TechWeb报道12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用于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用自主卫星监测温室气体的国家。
这颗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中国科学院卫星研究所首席设计师Yin Zengshan称, 碳卫星重约620千克,将被发射到距地球约7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监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分布、浓度和流动。
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一度接近空气污染最高记录,导致部分航班被迫取消、工厂停工,以及学校暂时停课,专家们纷纷亮起红色警示。
这颗碳卫星将每隔16天读取全球二氧化碳数据,可精确到4ppm(百万分比浓度),即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碳卫星就必须发现。该卫星将为中国独家提供三年监测数据,未来可以帮助中国在气候问题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火箭除了搭载了碳卫星,还载有1颗高分辨率微纳卫星和2颗高光谱微纳卫星,有效载荷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制。
碳排放的量化监测是各国最终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所有的碳排放量监测手段中,目前只有星载高光谱温室气体探测技术既能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进行高精度探测,又能获取全球各区域的气体浓度分布数据。
正因如此,各发达国家纷纷研发专用卫星。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一颗由日本2009年发射,一颗由美国2014年发射。现在,中国已经成了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用自主卫星监测温室气体的国家。(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