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报道,有消费者一直在为两个月前通过亚马逊“海外购”购买的一款拼图玩具维权,先是过海关遇到问题,很长时间没有收到货物,后来又收到破损商品,他想要换货却被告知“只退不换”。高先生不仅要将商品自行寄往美国退货,想要再下单时却又发现商品因汇率波动已经上涨了数百元,与商家几经沟通至今仍未解决问题。律师表示,退货或换货的选择权在消费者手中,商家无权剥夺。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电商跨境交易是很复杂的,收到有破损的货,到底是商家发的有破损,是中间运输渠道有破损,还是海关检查的时候检查破了,这里面谁应该承担责任遇到跨国问题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涉及的是国际网络交易的司法管辖权,以及法律适用问题,这是个非常严格的问题。他的律师说消费者有管辖权,都是按照中国法律,中国法律是很倾向于消费者,只不过这个法律不容易执行。
但是美国的法律可能不一样,这件事如果是在美国卖出,到底是按照哪国法律?美国对于网络的规定是必经之服务器,从人家那里买,服务器也在美国,美国人就说根本不适用中国法律,要告你到美国去告,在中国告不了我。中国可能认为属于我们的司法管辖,但是人家不承认你的司法管辖的时候,你的任何判决到美国都是无法执行的。
“习主席提出过网络要有主权的概念,这个事就是网络主权的问题,网络中谁的法律能管,本身就是国与国之间很重要的一项主权谈判内容,国家如果没有这个主权,老百姓(603883,股吧)就是被别人鱼肉的,大家说要爱国,要有主权概念,这就是个生动体现。”张捷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肖霄)
相关文章
[我财经]删差评最高罚50万?陈凤英:立法监管让超车电商走稳
[我财经]陈凤英:20万亿理财监管有必要 2017重点是去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