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发力企业采购 电商巨头谋求转型-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6:03:2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许意强 市场增速放缓已成为电商无法回避的事实,电商关门潮也在今年下半年出现。面对这一局面,早在2年前以京东、天猫、苏宁为首的电商企业开始发力企业采购市场,试图在个人消费市场外打造“第二条增长新跑道”

许意强

市场增速放缓已成为电商无法回避的事实,电商关门潮也在今年下半年出现。面对这一局面,早在2年前以京东、天猫苏宁为首的电商企业开始发力企业采购市场,试图在个人消费市场外打造“第二条增长新跑道”,以此挑起电商平台经营转型的重担。

目前各大电商巨头的企业市场布局正逐步完善,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企业采购电商化刚起步“尽管中国已经拥有京东等世界级的电商平台,但中国企业采购的电商化普及率只有20%-25%,远远落后于美国72%-85%的水平,大多数企业仍通过传统的线下渠道进行采购。”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在日前举办的2016互联网+企业采购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在采购方式上的信息化程度与中国电商大国地位不匹配。

对此,多位电商人士表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中国企业采购的电商化意识不高,处在认识和接触的初期,需要政府引导和大企业带动;另一方面是最近10多年来电商平台的重心放在个人消费市场上,对企业采购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

实际上,企业采购电商化从2015年才真正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京东等电商企业启动专门的企业采购节,随后一些电商平台开始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进行团队组建和平台打造。

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自营式企业网购分析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将达19.8万亿元,其中企业采购电商化的市场规模高达15.1万亿元。未来3年企业级电商市场增长稳定,其中自营式和品牌化电商有望成主流。

传统企业采购的七寸之痛

虽然我国企业采购的电商化起步晚,但近两年来的发展速度快,背后正是传统采购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业内人士孙善臣说:“采购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缺乏必要监管,成为很多公司腐败的温床。此外,供应商暗箱操作增加企业成本,这为近年来电商采购的崛起提供有利条件。”

电商采购平台的出现,不只是解决传统企业采购价格公开透明、流程监管线上化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完成了从过去的“被动采购”到“主动实时反馈”的转型。京东大客户部总经理宋春正表示,目前企业采购的信息化更多是基于传统软件系统的流程上监管,并没有把很多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真正运用其中,使得采购效率低、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仍存在。

2013年京东提出交易服务模式,以企业为直接客户,提供从产品到供应链再到交易环节的一体化服务,包括金融产品、商旅、会展会议等等差异化服务,不只是比价格,关键是比综合服务能力。随后这一模式受到了天猫、苏宁等同行的响应。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益忻认为:“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来说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成本管理、效率优化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采购级市场空间很大。不过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要想做透企业采购市场,除了比价格、比速度,还要比综合服务能力,不能简单的将个人用户模式复制到企业身上。”

市场前景好但挑战大

不过对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来说,当前兴起的一轮企业采购电商化群体,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接下来在面向国企采购、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拓展,才是电商必须要攻破的战略新高地,这也将会给电商平台在企业采购领域带来新的挑战。

最近3年来,政府采购年平均采购总额在1.6万亿元左右,包括政府采购、国企采购在内的全国公共采购市场总规模超过20万亿元,但是电商化采购所占的份额尚不到10%。可以看到,政采市场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不过孙善臣对此并不看好,“近年来政府采购、国企采购对于电商采购普遍存在着较大的不信任感,因为这一业态出现时间很短,在采购流程、制度以及操作上还需要建立和磨合。同样政府采购的电子化并不等同于电商化,需要的不只是低价,还要有体验、服务等,这些问题最终怎么解决,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

针对这一现状和问题,包括京东、天猫、苏宁等平台都在为企业采购推动自营式电商模式。提供从商品选购到付款,再到物流和安装售后等一系列的服务,为企业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未来可以为企业用户提供更深度的定制服务,整合企业采买系统、供货系统,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这一切落地尚需时间,但是面对传统采购模式的自我进化,接下来留给电商企业在企业用户上布局创新的时间并不多。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