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2月8日消息(刘定洲)首届 一带一路 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本届论坛上,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中兴通讯(000063,股吧)和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倡议,推动成立 一带一路 国际化人力资源联盟,并基于联盟筹建 丝路国际学院 (以下简称 学院 ),推动教育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发展。
华晟经世作为中兴通讯在教育行业的总集成商,以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 中兴通讯模式 为业界所知。华晟经世董事长张勇在论坛期间接受C114专访时指出,公司13年来只专注做一件事情,创造了 中兴通讯模式 ,并作为交付平台与国内110多所高校达成了合作。面临 一带一路 带来的教育国际化契机,公司希望将国内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传递出去,打造国际化的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据了解,所谓 中兴通讯模式 ,即华晟经世组建专业的团队统筹和管理中兴通讯校企合作,从而缩短校企合作距离,简化校企合作环节,规划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中兴通讯与中国大学的无障碍合作,以充分的资源支撑,保障中兴通讯与大学合作项目的高质量运行与发展。目前,华晟经世有超过500人的工程师团队参与大学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教材开发工作,且组织实施了面向大学的3亿元设备捐赠。
张勇认为, 一带一路 、企业 走出去 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以前是中国经济搭全球化的顺风车,现在是全球要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企业发展面临国际化的全新形势,需要积累经验、积累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已经在业界有非常明确的共识,教育国际化也势在必行。
按照华晟经世发起成立国际化人力资源联盟的设想,不是完全对 中兴通讯模式 的简单复制,而是在此基础上,打造多方合作、共建共享的大平台,实现多方共赢。教育国际化不是一家企业能办到的,联盟希望吸纳更多中国企业参与。
成立联盟不是清谈,正在做具体工作。 张勇表示,联盟正在推动的最重要的项目,是 丝路国际学院 ,并将马上成立统筹办公室。学院是一个开放式平台,政府、企业、高校都可以参与,并自由合作。 经过我们测算,企业自己搭建培训平台,运营维护成本是硬件投入的5倍。随着技术手段进步,基于云平台的合作办学培训是大趋势,可以形成集约效应,帮助企业在国际化征途中节约员工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
成立学院的计划与国家战略高度重合,并将可以得到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我们认为是国家政策的一面放大镜。 张勇说,我们希望这个项目成为国家对外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院还在发起倡议的早期阶段,但已经获得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和教育界的热情响应。据统计,本届论坛共邀请了包括企业界207位代表,以及教育界和国际友人在内的近400名专家和学者。 国家政策落地有需求,企业国际化有需求。
中兴通讯在海外尤其是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16个海外培训中心,将是平台的重要支撑。张勇透露,学院第一期规划,是和中兴通讯海外培训中心做对接,通过中兴通讯带动海外教育合作,同时基于学院的平台,带动高铁、核电等中国具备优势产能的行业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这些领域对海外人才拥有急切需求。第二步是快速成立项目办公室,聚集资源,目标在3到5年内,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建成大型企业培训中心。
据悉,为加快推动学院发展,华晟经世将参与启动重走 一带一路 大型公益活动。该项活动持续5年,面向海内外高校师生和知名企业展开,旨在通过校企的全方位互动,带动思路沿线高校与国内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开拓高校学生的国际视野。华晟经世将为活动投入500万元资金,支持学生们 走出去 。同时,华晟经世已经为学院建设了平台支撑系统,以及项目管理、运营载体和相应的运营团队,为学院的发展壮大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