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支付宝“大招”效果待考-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5:14:4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记者 姜子谦 单征宇 一直在社交方面没找准方向的支付宝,赶在年前发了“大招”。在支付宝推出的“圈子”产品刚上线不久,就通过一些大尺度照片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在业界看来,一直对标微信支付的支付宝此前在社交
记者 姜子谦 单征宇一直在社交方面没找准方向的支付宝,赶在年前发了“大招”。在支付宝推出的“圈子”产品刚上线不久,就通过一些大尺度照片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在业界看来,一直对标微信支付的支付宝此前在社交方面的尝试都不算成功。对于支付宝来说,面对后来者微信支付的穷追猛打,实施反击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一次,或许是支付宝最后的王牌。

一直在社交方面没找准方向的支付宝,赶在年前发了“大招”。在支付宝推出的“圈子”产品刚上线不久,就通过一些大尺度照片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在业界看来,一直对标微信支付的支付宝此前在社交方面的尝试都不算成功。对于支付宝来说,面对后来者微信支付的穷追猛打,实施反击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一次,或许是支付宝最后的王牌。

突然消失的“圈子”

靠着各种女性大尺度照片,支付宝新推出的“圈子”功能迅速吸引大量眼球。据显示,目前已有1613万人看过“校园日记”,1345万人看过“白领日记”,但截至发稿时,几部手机搜索“日记”字样已显示不出“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

据了解,“圈子”功能是11月24日支付宝“9.9.7”版本更新后,面向少量用户开放的功能。该功能本意是让在校和白领女性实时公布一些生活状态,但随之而来的各种大尺度照片,则让舆论对内容产生了各种质疑。

不过,针对质疑,支付宝相关负责人昨日向记者回应称,“圈子”是一个开放平台,支付宝希望向合作伙伴与更多社群运营者共同建设基于实名的同好互动共享社区,方便交流、互动,从而为用户和各行业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与开放社交不同的是,基于支付宝的实名和大数据能力,一旦发现不良信息,我们有能力在第一时间识别,并会采取措施进行分类处理。

昨日记者登录“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后发现,目前已经鲜有大尺度照片出现,早前许多不雅照片也已被删除。昨天下午,“校园日记”页面也新增置顶帖,管理员身份的ID“小理”表示,只要管理员觉得不合适的动态就会直接删除。支付宝官方也做出回应称,将会对违规账号禁言或拉黑。

阿里不死的社交梦

利用互联网传播色情图片,并不是一件值得如此高度关注的事情。但此次支付宝有些不同的是,在“圈子”里发布大尺度照片的不少信息,都配以一些文字暗示观众给其“打赏”,如“打赏最多的加好友”、“一直发才不会被忘记”等词语。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圈子”中只有“芝麻信用分”大于等于750分的用户才可在这些图片下方评论。

所以,也是因为这样的规则,不少支付宝用户发现,一些大尺度图片是直接通过网上盗取,其目的也不言而喻,所以,这项功能随着发展也开始有变味的态势。

之后,很多人开始给这一功能配以新的名字,如“付费版陌陌”等。在不少用户眼中,这款新产品的社交功能也并没有比当下社交软件更为“纯洁”。资料显示,从旺旺到来往、钉钉,随后投资陌陌、微博等社交软件,阿里一直尝试着在社交方面的拓疆。但今年春节期间,支付宝尝试社交化的“集福活动”,因各种问题遭到用户一面倒的差评。所以,在社交之路的尝试上,阿里更为谨慎,一直拖到年底,才用“色情”这一“吸睛法宝”再次重出江湖。

必须引入社交功能

显而易见的是,支付宝此举核心原因,正是对标微信支付。据日前某机构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用户每月使用微信支付的频次超过50次,几乎5倍于支付宝。这样的频次,对于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具有很大帮助,这显然也是支付宝不愿看到的。

在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看来,支付宝推出“圈子”功能还是希望增加一定社交属性。从微信支付领域的表现看,本身社交的高频次、高黏性对支付场景有重大影响,所以支付宝不得不增加社交这一关系应用。所以,准确而言并非阿里想涉足社交领域,而是支付宝目前必须要引入社交属性。

对此,易观金融分析师王蓬博也向记者表示,阿里此举就是为了增加用户使用黏性,具体来说就是和微信争夺用户使用频次和时长。此外,在今后消费使用习惯上则会因其对芝麻信用评分的要求,通过对不同圈子之间设置社交门槛的方式,真正激活“芝麻信用分”,进一步扩大芝麻信用的影响力。

对于支付宝此举,李成东同时指出,从过去来看,可以看出“从支付角度切入社交属性”与“从社交角度切入支付属性”的概念是不同的,支付宝此次推出“圈子”功能只是针对其中一个点,以事件作为切入,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过程。

所以,大尺度之后能为支付宝社交带来怎样的变化,则需要等待市场检验。

信报记者 姜子谦 单征宇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