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娅洁
11月27日,支付宝圈子功能进行灰度测试,来自支付宝名为“校友日记”的“生活圈”截图火暴刷屏,引发热议。
原来,“校园日记”只有女大学生才可以发布动态,不能发布动态的用户可以点赞和打赏,而芝麻信用分大于等于750分的用户才可以进行评论。
三重标准,界定了三种身份。信息的发布者被定位为女性,除去“校园日记”,支付宝还上线了“白领日记”等几个生活圈,也只有女士才可以发布动态;信息的评论者限定为芝麻信用分大于750分的用户。据悉,在用户信用良好的情况下,绑定学历、职业,公积金后,芝麻信用分仍很难达到750分,但是通过绑定车辆或者多结交、添加信用良好的朋友,则会将分数刷到750分以上。可见,此时的芝麻信用分已不同以往,而成为支付宝圈子中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圈子中的“最底层”莫过于既不能发布动态,也不能评论的用户。然而,拥有浏览、点赞、打赏等权利,这些用户也实现了猎奇的目的,乐在其中。
相比于微博的随时随地转发与评论,支付宝对“生活圈”内陌生人的交流门槛限定不可谓不高。在这样的限定下,用户需要频繁使用支付宝,并在支付宝中多使用社交功能才能获得更多权利。这种类似于“通关打怪”的社交门槛设置,更多起到了一种激励功能。可见,发力社交才是支付宝的终极目标。
作为蚂蚁金服主营业务之一的支付宝,其总用户量已经达到了4.5亿,每天会处理近1.7亿起金融交易。在支付领域,支付宝优势显著,但谈及社交,支付宝与微信、微博则差之甚远。
此次从社群入手陌生社交,很可能又将沦为一场哗众取宠的游戏,只因生活圈中充斥着虚荣与猎奇的氛围。这就决定了发布的信息难言优质,只会囿于自拍;评论的内容难言深刻,更多止于挑逗。这样的圈子能带给人以新鲜感,却无法提供持续的活力。
微信朋友圈火了,在于圈子内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能产生关联,通过文字+图片这种操作最简单、信息量最大的方式,实现朋友之间的互动。微博火了,在于微博创造了一个舆论场,一个类似于传播学者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每个人在微博上都可以发声,明星走下神坛,草根群体崛起。
这也让我们再次反思互联网社交的本质和关键点。即要具备优质的信息、紧密的关系链和频繁的互动。相比之下,支付宝的此次尝试,除了哗众取宠,恐难有更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