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鲤城法院坚持以“公信立院、文化兴院、科技强院”为目标,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在执行工作上的广泛应用,大力转变传统执行工作模式,在财产查控、网络拍卖、跨域执行等方面实现重大变革,在执行信息化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黄墩良 通讯员林大华 王文鑫“指尖上”的“亮剑”
“这个案件妥了。”法官指着屏幕上的画面兴奋地说。
这是该院受理执行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申请执行人南安市某公司因被执行人江苏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某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拒不支付货款而向鲤城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涉案金额50多万元。两被执行人均在江苏扬州,法官立马登录全国查控系统向全国近20家银行、公安部、工商总局等发起协查通知,对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车辆、工商登记信息等进行查询。银行很快有了反馈,显示江苏某集团有限公司在银行有存款。法官立即在键盘上录入“冻结”金额并输入“冻结”指令,冻结该公司的银行账户。被执行人在发现银行账户被冻结后主动与法院联系,并及时缴交执行款,该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查是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鲤城法院积极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推广和运行“点对点”司法查控系统及全国网络财产查控系统,通过这两个司法查控平台,实现与银行、国土、住建、公安、工商等联动单位信息平台的对接,实时、远程查询被执行人的身份、财产信息。案件从立案到执行实施多轮查询,有效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提高执行的到位率。查控系统“查控一体”、“反馈及时”、“即查即控”的特点,大大减轻了传统执行模式中执行人员“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查”的困扰。去年以来,该院通过查控系统发起查询11792次,冻结存款3957万元,查询不动产1053处、车辆472辆。
“淘宝上”的“竞舞”
“本次拍品为址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商住楼216号的房产,起拍价为40万元……支持个人贷款。”经过几十轮的网上竞价,该房产以52万元的最高价,被郑女士竞得。这是该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上成功拍卖的一套房产。
为提高案件执行效率、促进拍品价格最大化、实现执行信息公开,该院坚持网络司法拍卖优先,实现财产拍卖全程公开透明,既减少被执行人本应承担的拍卖费用,实现当事人权益的最大化,也相对减少拍卖周期、简化拍卖程序,提高承办人办案效率。不仅如此,为解决竞买人的融资问题,提高网拍成交率,该院还与泉州农商银行鲤城支行就网络司法拍卖房产个人贷款签署合作备忘录,由银行为竞买者提供个人信贷支持。郑女士就是该项网拍信贷工作的首个受益人。目前,该院正与其他多家银行协商网络信贷合作事宜。
去年以来,该院充分运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全面、高效、快捷地处置被执行人的财产,实现100%的淘宝竞拍,拍卖成交标的45个,总成交额5675万余元,溢价率达18.26%,并为当事人减少拍卖佣金约284万元。
“屏幕前”的“穿越”
福建人王某向银行贷款,购买了一辆豪车,车子到手,他却没钱还贷。面对法院的强制执行,他干脆耍“赖”,将豪车一路开到广西南宁藏匿。为此,经办法官千里追踪到南宁,并联系了当地法院联合执行。
车载GPS信号变得极为不稳定,时断时续,法官推测,王某很可能将豪车藏匿在地下车库里。在两天时间里,两地干警齐心协力,徒步查找了1万多个地下停车位,最终在一处尚未对外开放的最角落处,“挖”出了王某的豪车。由于王某未露面,无钥匙启动车辆,干警们最终借助千斤顶,将豪车放置到小轮拖车上,徒手将其从负二层推至地面出口处,再装上拖车扣押运走。最终,该车被运回泉州拍卖。
扣押、开锁、清点全程,执行人员通过佩戴的设备,现场画面实时同步回传、数据全程加密,执行指挥中心人员只需坐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便一目了然。去年以来,该院通过远程指挥系统执行案件552件,快速处理群体性纠纷38起,开展跨域联动执行12件次。
据悉,该院将泉州中院首创的“跨域 连锁 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功能延伸运用至执行工作中,落实跨域联动执行“专人专岗”,实现与执行指挥系统的有效对接,先后开展了异地发放执行款、刑事退赃、联合执行、文书送达等行动,通过法院之间的资源共享、交互协作,大大提升了执行便民力度。
“可视化、数据化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执行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司法体验,改变"登门临柜""查人找物"的传统模式,让执行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管得住,大大提升了司法公信力。”鲤城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李清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