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
日前,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将发布谣言文章,诽谤“玫琳凯产品含激素以及高剂量抗生素”的新浪微博账号“子熙面膜”告上法庭,并赢得诉讼。
非法造谣传谣者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必须向社会及公众发布道歉声明,消除不实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赔偿玫琳凯公司相关损失和费用。
玫琳凯起诉网络造谣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尤其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兴起后,信息生产和传播效率急剧提升,同时网络谣言大量涌现。而为吸引眼球,促成网民自发传播,这些网络谣言的攻击对象大都集中于知名企业及大品牌,发起此次诉讼的玫琳凯公司就是受害者之一。
临近年关,不少国内外知名大品牌都披露了一年来关于谣言侵犯名誉权诉讼的最新进展,靠诉讼结果以正视听,赢回品牌名誉。
据悉,诉讼中涉及的谣言系新浪微博账号“子熙面膜”今年4月发布的博文,诽谤攻击“玫琳凯产品含激素以及高剂量抗生素”。由于该账号具备较强的粉丝影响力,且发布内容造谣情节严重,玫琳凯曾多次尝试与发帖账号沟通,要求其主动删除谣言信息。在迟迟未得到反馈的情况下,玫琳凯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声誉。
目前,谣言文章已被删除,但账号运营者仍未遵从法庭判决发出公开道歉声明及完成相关赔偿。与“子熙面膜”毫无事实依据的造谣行为不同,作为全球知名的护肤品和彩妆品直销企业,玫琳凯的产品品质及品牌公信力历来受到多家国内外第三方机构的客观权威认证,它们是赢得这场诉讼的有力证据,也是消费者选择玫琳凯的品质保障。
事实上,玫琳凯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非但绝不含有任何抗生素或激素,其严格且全面的质量安全体系更是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官方认证。每年公司都会主动将产品送交主管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全项检验,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玫琳凯所有产品的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化妆品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
这场名誉诉讼传递出玫琳凯坚决抗击谣言,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品牌声誉的决心和态度,案件的胜利也彰显出法院和权威认证机构对玫琳凯品牌以及名誉的认同。
新闻延伸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曾公开表示,近年来公众对化妆品安全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是自媒体发布的无序失控,各种谣言也随之滋生蔓延。
本土老牌化妆品公司上海家化(600315,股吧)、日本资生堂、强生、韩国爱茉莉太平洋(601099,股吧)、新生代品牌花印、韩束,传统直销品牌如新、玫琳凯等也都于去年举办的“净化网络环境打击化妆品谣言”研讨会“现身说法”。网上流传的所谓的“禁用化妆品”名单,事实上早在2004年就曾在互联网出现,从2004年到2014年间,每年都能在网上看到“禁用化妆品名单”的身影,还会“与时俱进”;传播的平台也从最初的BBS论坛发展到博客、微博、微信。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志刚分析了化妆品行业谣言的几个特点,一是具有非常强悍的商业化背景,背后有利益支撑;二是谣言不断升级,四到五个月会升级一次;三是经常冒充中国药监总局、质监局等相关机构发布,对政府公信力有极大破坏;最后是传播速度快,在朋友圈病毒式传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