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重庆11月24日讯 (记者 李万祥) 日前,记者随国家版权局前往重庆市实地调研采访发现,网络侵权已形成灰色产业,案件呈高发频发态势。作为一个版权产业估值累计超百亿元的城市,重庆市相关部门重拳出击,版权保护撑起了产业发展的一片蓝天。
“手段隐蔽化、产业链条化、分工专业化、人员年轻化,这是当前网络侵权盗版的突出特征。”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方来珊认为,网络已经成了开展版权执法、打击侵权盗版的主战场。
今年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启动“剑网2016”专项行动,持续时间为5个月。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和APP侵权盗版,规范网络广告联盟是此次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
“269小说网”侵犯著作权案就是重庆市查办的一起典型案例。2015年8月,根据举报线索,重庆市版权局会同公安机关对“269小说网”涉嫌侵犯著作权案进行调查。
侦办此案的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经侦支队的民警李铸立告诉记者,经查,自2013年起,步某某未经权利人许可,在其开设网站上向公众提供2万余部涉嫌侵权文字作品,其中就包括起点中文网的正版小说《大主宰》《飞升之后》等。
“为了扩大阅读量,步某某通过向知名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缴费,致使该盗版网站在搜索排名中靠前,短时间内就发展会员3万余人。”李铸立介绍,步某某还与某网络广告联盟签署协议,按每点击一次收0.2元的标准收取广告费。步某某甚至费尽心思将该网站服务器迁往美国,妄图利用中美间法律标准的不同做屏障,逃避法律追责和打击。
目前,26岁的山东小伙步某某因涉嫌侵犯著作权罪被重庆警方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网络侵权盗版呈现出高发频发态势。据统计,今年以来,重庆市公安机关和文化行政执法部门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70起,涉案金额2.06亿元。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立案数占立案总数的22.15%,而涉案金额则占总数的45.78%。
2016年8月,重庆“10·19”互联网侵犯著作权案成功侦破,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此案背后,一条互联网非法广告推广网络浮出水面。
“经过徐某的推广营销,截至案发,周某某经营的8个盗版游戏点击量过千万。”李铸立说,徐某就是利用其经营的网络游戏发布站平台,通过置换的方式,将正规游戏商的网络域名换成盗版游戏域名,并按照网站推广点击一次收取0.6元至0.9元的价格。他从周某那里共收取高达500余万元的推广费。
侵犯知识产权特别是侵权盗版犯罪是一种高智商犯罪,更是高收益犯罪。尤其在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侵权盗版犯罪嫌疑人利用最新科技,侵犯知识产权、传播侵权产品、攫取巨大利益。
李铸立指出,在上述案件中,犯罪团伙勾连串接,不断获取利益,形成利益联盟,促使了犯罪链条的整合壮大。犯罪嫌疑人徐某发现非法网络推广甚至不如盗版游戏赚钱,还主动与主犯周某某重新共谋,以其公司掌握的游戏发布平台以及相关广告推广实行“技术入股”,按比例瓜分利润。
“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变革和创新在文化产业领域看似微波涟漪,实则暗流涌动。在专项行动中,各地版权、互联网信息内容、通信主管、公安等部门加强监测检查,形成合力突出查办案件。
针对文化新业态、新趋势,重庆市公安局和市文化委不仅联合召开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而且各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执法协作、案件侦办协作机制。
“各成员单位在重点整治领域建立"黑白名单",即重点保护作品"白名单"和侵权盗版互联网企业"黑名单"。”重庆市文化委副主任、市版权局副局长雷平坦言,重庆市大部分以版权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缺乏完整的版权保护制度和作品创新机制,优秀作品的保护和创作受到限制。
为了有效发现侵权线索,同时监控版权资源的使用、转载情况及媒体影响力,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建立了新闻内容生产及营运监管平台。据了解,该平台有六大子平台,其中一个就是版权维护平台,里面包括“版权跟踪——版权确认—黑白名单筛选—版权任务派发——维权处理”一系列程序。
“目前的现状是,维权者的维权成本远远高于侵权者的侵权成本。打官司时,法院普遍要求每篇稿件单独起诉,这意味着每篇稿件都要按一个案件的立案要求准备立案材料、进行公证保全,而不是打包整体诉讼。这大大加大了维权成本,其实,应该加大侵权违法成本才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负责人刘云霞说。
相关专家表示,除了相关政府部门联手打击侵权盗版外,者更要提高维权意识,主动出击,既要明确侵权行为的界定,也要做好证据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