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出现,让媒体从业者从过去那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释放到更有创造力的内容生产上。
科学家、未来学家、《人工智能时代》作者JerryKaplan日前在2016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告诉记者,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十分光明的。人工智能能够让更多人更方便地使用计算机,更自由地和电子设备互动,帮助我们提升生产力,成为我们离不开的个人助手。
同时,在人工智能承担部分基础职能之后,人类也需要重新思考和提升自身独有的优势,包括情感的感知力、解释能力和写作技能,在未来的智媒时代实现价值的 “向上升级”。人工智能的应用释放了很多生产力,使节省下来的人力可以投入到更多深层次的内容生产之中。
不论是腾讯、美联社的写作机器人,还是Facebook、微软的智能聊天平台,都仅仅是冰山一角。更为宏大精彩的智媒时代,正在技术的驱动下加速驶向我们。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表示:“我们正处于一场因人工智能带来的媒体产业革命。智能化将重新塑造人与媒体、人与资讯的关系,带来新的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产品形态,颠覆并重构媒体生态。”
可以说,智媒元年快速来临,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功不可没。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社会化媒体、VR/AR等各个领域的技术,都处于一个爆发临界点上,每一点技术上的进步都在让智媒化不断提速。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及大数据研究院院长、2015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主席杨强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应用的一些看法:“人工智能的成功必须依赖于5个必要条件:大数据、边界清晰、外部反馈、计算资源、跨界数据科学家。”
这些条件在媒体领域已经有所应用和出现。杨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自然语言处理将由机器阅读系统进入自然语言生成的阶段。人工智能未来在新闻编辑室、信源捕获、资讯视频、智能分发、资讯服务等5大领域都有着巨大的爆发潜力。
而在这些领域中,腾讯新闻已经在资讯化视频方面、天天快报个性化智能推荐产品以及资讯服务中融入A.I.等方面都进行了诸多尝试,在智媒时代率先迈出了第一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彭兰指出,个性化新闻推荐、机器写作、传感器新闻、临场化新闻和分布式新闻的五大模式,将会在新闻的生产速度、生产方式、个性推荐、用户消费体验等方面给整个媒体行业带来一场真切的深度变革。
其中,个性化新闻推荐可以基于兴趣将内容分发给精准用户,让信息与受众之间更“适配”,信息过载的困扰在智媒时代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机器人写作的发展将愈发迅猛。如今不少新闻报道已无法让人分辨是A.I.还是人类所为。在2016年奥运会期间,像腾讯Dreamwriter一样的写作机器人就已经活跃在相关的报道领域中。未来,随着机器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将拥有人机合一的写作体系。机器不仅可以帮助人类发现选题、拓展报道的广度与深度,还能为人类提炼信息规律,预判传播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临场化新闻在阅读方面也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想象一下,当临场化新闻与VR/AR结合后,用户可以在360度的虚拟现实环境中,以第一视角实时观察事态的发展变化,最快、最直接地获取第一手资讯。如腾讯在里约奥运期间推出的全民直播,就为用户带来了最直观、真实的奥运体验。可以说,这样的临场化新闻,在大型活动及体育赛事报道中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彭兰指出,一场更深刻的媒体变革正在到来。用户分析与匹配、新闻生产、新闻传播和互动反馈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智能化,传统传媒业边界消失,全产业变革的格局重塑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