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乌镇举办的第三届互联网大会上,人工智能成为关注焦点。不过,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商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革命性产品和技术突破尚未出现。
人工智能“风口论”
在本次互联网大会上,一共设置五大板块16个分论坛,其中以“人工智能开创互联网新未来”为主题的分论坛,吸引了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脸书公司副总裁石峰等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外企业高管,各位大佬一致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看好。
在人工智能中寻找下一个“独角兽”或许是各位大佬看好人工智能的主要原因。百度CEO李彦宏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结束,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不可能再出现独角兽。而接力棒继任者看起来已达成共识:人工智能。譬如大洋彼岸,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就寄语这家公司从“移动设备优先”转为“人工智能优先”,放眼未来,设备概念将渐行渐远。有朝一日各种外形的计算机将会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扮演智能助手角色。
余承东表示,伴随着技术人性化和用户多样化,信息网无限扩展,信息过载,人类难以掌控,信息失去价值,因此需要全新的信息解决方案,这就是人工智能,协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使用信息。人工智能带来了两方面价值,一是更高效,主动获取和推送所需的信息和服务,从海量的环境数据和行为数据中完成信息过滤、信息匹配、个性化推荐;二是更便捷,通过文字、语音、视觉、体感等,与人类产生更自然和直观的信息交互。
百度总裁张亚勤认为,人工智能真正会带来新变革,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到医疗、教育、金融、交通中。
小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则表示,未来的3至5年,人工智能可能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有所突破。今年全球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把人工智能作为核心突破领域,如谷歌在10月提出了AI-first战略,小米将人工智能作为下一步探索方向。
实现载体各不相同
人工智能是极为宽泛的概念,而人工智能如何在具体产品上加以实现。部分软件厂家开始推出人工智能插件或产品。硬件厂家则尝试了人工智能+的方式,将人工智能与产品相结合。
10月,百度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内的最新成果:百度医疗大脑。它可以从百度亿级用户医疗健康类数据及医学论文、指南和教材中,针对900多种常见疾病进行辨别。“百度医疗大脑”与用户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提出可能出现问题,反复验证,给出最终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收集、汇总、分类、整理病人的症状描述,提醒医生更多可能性,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未来,百度医疗大脑计划将打造成开放的医疗智能平台。不过百度强调,人工智能对医生仅起到辅助作用,而非替代。
谷歌在今年9月发布神经网络机器翻译(GNMT),能让翻译出来的语言更加顺畅。据了解,本次重大改进将翻译差错减少至85%至55%之间,同时此次更新对谷歌翻译的改进比过去10年还要大,被认为是一次颠覆性的改进和提升。
华为的落地点选择了手机。余承东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最有效载体,是人工智能+智能手机,即智慧手机。智慧手机将引入全新信息管理架构,直接向现实世界的人们发起信息流。他认为,从智能手机到智慧手机有两个关键的改变,一方面手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包括主动认知现实世界和现实世界交互,另一方面手机和人的关系,手机从以前的被动使用,变成今天的主动认知。智慧手机通过这样的信息管理架构,来应对信息文明的进一步爆炸。
联想的做法与华为类似。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表示,每个人的手机都可以变成一个基于对话式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的解决方案,他还在现场展示了联想旗下摩托罗拉MotoZ手机与JBL音响连接。
Facebook副总裁石峰介绍了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进展,当下的Facebook是教机器去阅读文本,向用户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未来,Facebook将为残障人士提供技术服务,为听障人士视频提供语音自动翻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