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吃过恨不“剁手”苦 这次网购不“疯癫”-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4:04:47]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实体店低价促销,吸引不少市民来试穿。 麦月 摄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电商们打着“全年最低价”、“限时秒杀”、“全场特惠”、“亏本回馈”等促销宣传口号来吸引消费者。 连日来,记者采访发
实体店低价促销,吸引不少市民来试穿。 麦月 摄实体店低价促销,吸引不少市民来试穿。 麦月 摄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电商们打着“全年最低价”、“限时秒杀”、“全场特惠”、“亏本回馈”等促销宣传口号来吸引消费者。

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在经历了数年“双十一”后已过了为买而买的阶段,表示今年理性对待“双十一”,按需购买。

消费者:面对网购狂欢多了份理性“以前都是看什么便宜买什么,但很多东西却没买到真正的实惠。”市民郭女士说,她曾是“网购达人”,从吃的、穿的到用的,只要能从网上买到的,都从网上买。每年“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她从没错过。但几年“双十一”购物体验下来,她发现不少看似在“双十一”时便宜很多的商品,实际上商家在此前已把商品的价格提高,等到“双十一”时再打折,给人一种优惠空间很大的错觉。

郭女士告诉记者,在“双十一”前,她看中了一款保温杯,标价89元。想着就快到“双十一”,她把保温杯放入了购物车,等待着降价。没想到的是,两日后,这款保温杯提价为119元,并打出“双十一狂欢价”89元。

“这不是同一个价吗?”郭女士说,想买的东西平时就买好了,没必要在“双十一”凑热闹。

市民张小姐对此也深有同感。她告诉记者,商家提价后再降价,让消费者有一种受到“欺骗”的感觉。此外,她发现打折优惠的大多是一些过季或销售不好的商品,而且一些商品在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张女士给记者讲述了她亲身经历的两个例子。她说,去年冬天她花99元买了一件毛衣。前几日,她看到这件衣服参加了今年的“双十一”活动,标签上显示的居然是“2016年冬季新款”,标价为199元,今年“双十一”的价格还是99元。另外,她去年趁着“双十一”买了一件品牌的衬衫,衬衫到手后发现做工较为粗糙,让自己的消费体验大打折扣。

对于“双十一”的到来,张女士表示她并不期待,“说实话今年没怎么关注"双十一",跟朋友聊天才想起"双十一"快到了。”

连日来,记者针对“双十一”购物话题随机对30名市民做了调查,有五成市民表示,已过了为买而买的阶段,表示要理性对待,有三成市民持观望态度,而另外两成已把自己的购物车塞得满满当当,继续做“双十一”的“剁手族”。

“今年会比较理性,有需要才买。不会像之前那么疯狂了,看到打折就买。结果买回来后才发现并不需要,只能压箱底了,挺浪费的。”小刘说。

实体店:各种让利促销抢滩“双十一”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各大商场发现,许多实体商店纷纷乘上“双十一”东风,借势让利促销,抢滩市场,力争分羹“双十一”。

11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市内一家大型商城便感受到浓浓的“双十一”消费诱惑:“商场消费总额达到1111元送上111元电子券”、“满100减40”“秒杀3.8折”、“买一送一”“天猫同享”……各种促销让利让人眼花缭乱,吸引顾客捧场。记者注意到,这些优惠持续至11月13日。

正在选购服饰的陈女士表示她也曾是“网购一族”,经历了多年“双十一”狂欢过后的快递变慢递、“买买买”到“退退退”,今年她再也提不起兴致。

陈女士说,近年,实体店抢占“双十一”的市场也推出了不少优惠,与网购价格也相差无几,而且实体店可摸可见可试穿,购买退换也更方便安心。在网上瞎逛,还不如选择和闺蜜进实体店体验现实购物的乐趣。

在一家打出“冬靴99元”促销的商铺,记者看到在店内试穿的消费者并不少。一售货员告诉记者,该店为搭上“双十一”顺风车,使出“洪荒之力”推出低价商品,连日来不少市民前来试穿购买,掀起了一个销售小高峰

“实体店服务好,想怎么试穿都可以,加上价格低,9日开始销售就一直走高,估计这样好的态势能一直持续到活动的最后一日。”该售货员说。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我市的不少实体店家为抢滩“双十一”使出了各种招式:不少商家自11月3日便开始提前预热“双十一”市场;部分店家“联手行动”,多个品牌买满一定消费额便送优惠券;另有实体店铺更是推出微店,顾客可进店试实物,满意扫码再购回家,售后服务也安心。

警方:网购还须看紧“钱包”

近年来,各种与网购相关的诈骗不时发生。警方提醒,“双十一”来临之际,市民们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警惕心也不应放松。

“我就差点受骗了。”市民李先生向记者讲述,去年“双十一”,他在某购物网站买了一双心仪已久的运动鞋。次日,他接到自称是购物网站的客服电话称他下单未成功。该客服准确地说出了李先生购买的时间、账户、姓名、电话。

“当时,我信以为真,以为真的是客服好心给我打来电话。”李先生说,怕买不到自己心仪的鞋子,他按照客服的要求加了QQ,随后客服发送了一个新的支付链接。这时,他多了一个心眼,要求是否能在购物网站上支付,而客服以百般借口说服李先生点击链接。李先生以不再购买为由挂了电话。随后,李先生在该购物网站上咨询到,最近不少人冒充客服进行电信诈骗。

“一些不法人员为了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会在订单的付款环节以各种理由要求消费者绕开正常的支付渠道进行付款。目前最常见的手法有:以各种理由要求直接转账至私人账户、QQ发付款链接页面、要求扫二维码进行付款等,这将会脱离正规网购网站的安全监管,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说,市民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敏感信息。不要随意点击网页中的链接或浮动弹窗,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更不要轻易输入动态验证码或转告他人。

“再就是,不点击手机短信中的网址链接。手机支付验证码只在网购时提交给官方网站和APP。”该负责人强调,市民一定要在手机或电脑安装杀毒软件,最大限度拦截木马和钓鱼网站,减少被骗可能。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