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欧阳昀)“双十一”从一个人造购物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全民沸腾的购物狂欢节,电商红利也已覆盖到几乎全部消费领域,面对如此广大的市场和繁荣的商机,长期掌控大量社会资金的银行业,自然不愿甘当旁观者。
综观各大行电商平台,不难发现,银行系电商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种:B2C和B2B+B2C:
B2C 模式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这类网上商城与淘宝、京东本质上并无二致。作为银行系电商的雏形,最早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商城,几乎也都是以这种模式经营的。
另外就是B2C+B2B的模式。以工商银行(601398,股吧)“融e购”为代表,在C端面对用户端建立全品类大型综合电商平台,数码产品、食物礼品、金银首饰等消费品一应俱全,利用电商消费的便利性和多频次,拉升用户整体活跃。而在B端工行通过线下业务延展到线上,吸收商家在平台上进行商品发布、在线交易、供应链融资等,而B端客户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大宗批量采购。除此之外,“融e购”还具备第三种模式资源——B2G,即通过电商平台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模式。
然而,从整体看,银行系电商平台不论在上线时间上还是整体发展规模上,与传统电商相比都属于“弱势”。就银行系电商内部来说,虽然平台势力众多,但各个平台的发展却有天壤之别。从2012年至今,这些电商中,有的已经销声匿迹,只有少数如工行“融e购”还在与传统电商一较高下,据工行资料显示,融e购平台2014年1月上线,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平台交易额就达到1000亿元,位列全国十大电商前列。要知道,京东实现这一数字,用了整整7年时间。
那么,银行系电商想要在双十一全民购物大狂欢中具备更大的竞争力,还需依靠银行的强大品牌背书,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第一,从品牌端建立银行系金融属性优势。第二,消费金融是银行系电商发挥优势兵力的主战场。第三,线下网点是银行系电商发展的落地根基,也是银行系电商有别于其他纯线上互联网企业的优势。第四,银行系电商需要将其金融理财服务的优势最大化,以己之上比人之下。第五,充分挖掘高客单、低频次的大额商品消费契机。第六,活跃为主、带动拉新。银行系电商依靠线下各分行、网点的支持,能够保证用户基量,平台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行内用户拉至线上,通过提升服务体验,激活线下会员线上消费。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是电商的天下,各大平台竞争已成红海,有些初期的佼佼者日渐衰败,网站甚至面临关闭,也有后起之秀成功逆袭,这里面能够决定成败的因素很多,但最基础最核心的,是平台的品质建设。
银行系电商也不例外,依靠各大银行的品牌背书,银行系电商在发展初期具备传统电商不可比拟的资源和品牌优势。然而其在服务理念方面仍然较为保守和传统,因此流失了大量基于服务品质、商品品质等选择消费倾向的新客流量。
因此,怀揣互联网大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品质价格、品质商品、品质服务、品质体验”的基本理念,只有这样,银行系电商才能够在电商红海的激烈厮杀下,突出重围,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牌,进而被更多消费者和品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