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高校专注于基础研究可能更有利于中国科学进步 -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3:43:06]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进一步发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进一步发挥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科技成果产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等。

这一政策显然旨在通过知识价值分配导向,激励科研人员以及高校老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学研究,为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增加动力。中国依靠投资与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已到尽头,需要整个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上的转型升级,只有更多人才参与、推动才能实现,而中国大量科研人才主要聚集于体制内,这次意见就是针对国家设立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国有独资企业。

长期以来,体制内人才受制于体制本身的僵化,在科研成果的知识价值分配上并没有太多的利益,这被认为是科研活动不够积极的主要原因,没能调动起科研人才的积极性。此次制定的《意见》就是改善这种现状,提出精神物质激励相结合,希望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意见》要求通过稳定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力度、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等激励措施,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但是,《意见》也引起了舆论一定程度的担忧,这是因为其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包括允许科研人员从事兼职工作获得合法收入和允许高校教师从事多点教学获得合法收入。虽然《意见》设置了三个前提,即科研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才可以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并取得合法报酬,但是,这些前提难以量化,而“适度”更是模糊不清。

人们担心,这种过于模糊的规定在鼓励高校教师兼职兼薪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从而对学生学习产生冲击。长期以来,中国高校奉行的是“严进宽出”政策,大学生本身学习压力不大,高校教学质量普遍欠佳,如果鼓励高校老师兼职兼薪,可能会出现荒废主业而将更多精力用于“捞取外快”,而且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比较容易应付,一个教师投入更多精力教书育人可能意味着利益损失。

事实上,中国高校长期就存在着学生为导师(老板)打工的现象,很多拥有个人企业或者科研项目的导师早就将主要的精力用于赚钱,而学生是廉价劳动力。

尤其是,中国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基础研究的进步,而基础研究无法从产业上转化并让研究者获利,如果更多的老师通过兼职增加收入,这一定会冲击基础研究者的专注,反而让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丧失可持续发展的深厚的基础与土壤,可能会多了一些老板,但少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事实上,重大的技术革命必须有基础研究的突破为前提,中国不应为了鼓励产业化的创新而影响到基础研究。

事实上,在体制内的研究领域,最重要和迫切的是改革科研项目及相关资金申报制度,在申报制度上去行政化、去官僚化。很多富有理想的研究者和教授们,尤其是那些从海外归来的人,很难适应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通过各种关系争夺科研项目资源。这种体制本身就消耗了研究者的热情和精力。如果能够改变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评估体制,事实上,大部分研究者和教授们会将主要精力用于科学研究,而这更容易创造成果。


英雄联盟考试了!高校电子竞技专业试题曝光 成为高校专业 曾被“妖魔化”的电竞文化逐渐向主流靠拢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