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送快递已经很难上新闻了,现在门槛提高到了博士生。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博二研究生谭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了他 6年送60万件快递 的故事。 博士快递哥 表示,干快递之后,有人说 世风日下 ,还有一些同学疏远了他。(11月6日《华商报》)
博士送快递非但不丢人,反而值得表扬。自食其力,以产养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是过时的价值观。快递非下品,读书也不见得高。
只看新闻标题还容易忽略一点,被报道的高学历 快递哥 快递姐 们,通常都是快递网点的老板,而不是一线的快递员。谭超在东北读博,他的网点在老家山东烟台。起步之初可能需要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可业务做大之后,就够得上 创业 的层次了。教育部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有能耐的学生烧投资人的钱,普通学生选择烧家里的钱, 快递哥 这样的创业者也不能被歧视。
如果家境富裕的话,博士会有更多的时间看文献,也就能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所以对博士个人来讲,一手快递一手文献是蛮励志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个人的拼命又意味着一种不公平。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是,博士想干快递的话可以去干,旁人不说三道四。而博士想一心扑到学术上的时候,又可以不必有养家糊口的压力,这说明资源分配合理了。
文/西坡 (原载于11月7日《南方都市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