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乌镇景区看朋友 三千来名“管家”或许能帮忙
记者 杨丽 通讯员 陈红威
本报讯
距离世界互联网大会还有8天,昨天的乌镇大街小巷,依然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慢生活节奏,只是在街头,进城口,时不时会有警察,还有头戴“乌镇管家”蓝色帽子、身穿红背心的人。
田文荣大伯64岁,以前骑人力三轮车,现在是虹桥村的老管家。
每天一早,田大伯出门,一天工作8小时——在村里巡逻,走上一天,也不比骑三轮车轻松多少,也没钱,但他觉得挺自豪,有面子。
“乌镇管家”都是“兼职”,有的是出租车司机,快递员、送奶工,也有退休大妈、停车场看车老伯等,整个乌镇现有管家三千来人,以中老年人为主——互联网大会期间,他们将身负重任。
平日里寻找隐患、垃圾外,老管家“人生经验丰富”,说话有分量,还可以帮忙做劝导工作,比如调停邻里争吵、提醒狗狗主人注意狗带等。
大会期间,乌镇将暂时实施限制进入景区的安保措施。可里头还住着原住民,他们的子孙、亲朋等却并不住在这,大会期间来串门怎么办?
“尽量让百姓出行和生活方便”,今年互联网大会期间,安保工作也做了调整,警方请来老管家们出马。
届时,每5户人家配一名老管家,“假如有人想进入景区,值班民警可能不认识,但管家认识啊,他们就可以说明情况证实情况,我们就可以让他进入。”桐乡市公安局戴金明局长说。
去年,有个青岛老伯得知乌镇开互联网大会,他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认识一个战友老家是乌镇的,老人家就兴致勃勃地赶到乌镇,可他不记得战友的名字,也不知道地址,老人家最后不得不遗憾离开,像这样的情况,今年也许可以由老管家们来圆梦——管家都是老街坊邻居,对彼此的底细都很了解,“老管家们一通气,各种信息碰撞,可能就让他们见上了。”
桐乡警方透露,今年互联网大会安保中,他们还引入了一个“新家伙”。
姚堡里检查站,位于湖盐线和姚太线交叉口,车流量居7个环乌陆路检查站之首,日均车流量2000多辆次、人员4000多人次。
今年大会期间,这里有5条机动车检查车道配备了高科技系统:当车子朝检查通道开过来时,就可以抓取这辆车的信息进行后台分析比对,如果“人车无事”,便可顺利过关,大概花三四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