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1日,“引力波”被探测到,而这个生僻的词汇随即从物理学界沸腾到普通大众,红遍网络,也验证了百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
引力波由美国的实验室LIGO探测到,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名誉教授Barry Barish是LIGO项目的幕后英雄。在11月5日的2016腾讯WE大会期间,他向包括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讲述了引力波的发现历程,同时,作为高能物理方面的专家,Barry Barish也对人类建造能量越来越高的对撞机发表了看法。
坚持22年探测到引力波
“我的名字叫Barry Barish,我现在是在加州理工大学当教授,事实上这是我在毕业之后唯一的一份工作。”在开场白中,Barry Barish开玩笑说,自从他大学毕业之后直到现在一直是教授,“头发都掉光了。”
在让他掉光头发的原因中,LIGO项目算是最主要的。LIGO于1994年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资金支持他本人也在1994年成为LIGO首席研究员,并于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LIGO实验组负责人。在今年6月,LIGO科学家宣布第二次探测到了引力波事件时, Barry Barish做的关于《爱因斯坦,黑洞以及引力波》的讲座,讲到了爱因斯坦以及黑洞、引力波与引力关系的来龙去脉,备受关注。
“LIGO是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作为基础科学支持项目花费巨大,超过10亿美元,而且每年的预算都是美国国会登记。” Barry Barish坦言,在过去的22年当中,直到去年捕捉到这个信号之前,“美国支持了22年,我们什么成果都没有给到他们。”
关注中国高能物理界
Barry Barish透露,他此次来中国的另一个目的是到访中国的相关的科研机构,与来自于世界的其他的物理学家一起来探讨关于高能物理的问题。
最近,一向离普通人生活较远的高能物理界引起一场争论。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公开撰文,反对“中国今天建造超大对撞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等大师级科学家相继“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
Barry Barish本身也是一个量子物理学家,他坦言,对于量子究竟是如何彼此之间互相作用的,以及在离子之间他们是如何彼此工作,“目前我们完全不知道它理论是什么,我们现在仅仅是停留在想建一些模型的形式下来探究。”他认为,高能很显然是模型之外、探究它理论的重要一步,并希望通过高能这种方式能够让我们真正的了解离子之间是怎么运作的。
Barry Barish介绍,目前,物理学界事实上有两大理论,一种是引力波为代表的、超远距离范围之内的理论,它证实了爱因斯坦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宇宙学的物理学理论。而另一种是短距离范围之内,离子以及量子学的理论。
“现在很显然,这两种理论是彼此不能够切合到一起的。我们今后物理学的一个进展方向就是探讨这两种理论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合二为一。” Barry Barish解释,他希望人们能通过高能的过程,去发现在短距离之内的量子学理论和长距离的引力理论是一回事。“所以现在对于高能的项目而言,无论是在欧盟,还是在中国,我们现在都有自己的设施来对它进行实验。”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有大量的机会来支持这些大型的加速器的科研的项目。我们也特别期待着今后我们能够在这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取得突破。”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