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金植 通讯员黄凯)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安全形势的好坏,影响到经济能否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影响到社会稳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我市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工作思路,搞好管理模式的创新,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我市完成职业卫生、烟花爆竹、工业行业安全监管职能划转,市、县、乡三级安全监管队伍共有1068人。
为推动乡镇一级安监队伍建设,我市将乡镇(街道)专职安监员队伍配备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每个乡镇(街道)配备安监员3名以上、经济较发达地区要配备4名以上。此外,我市还率先加强村(社区)安监员队伍建设,全市2483个村(社区)共配备2824名监管员,每月津贴200元以上,各级财政每年投入专项津贴约614.4万元,切实把安全生产监管延伸到最基层,完善了安全生产四级监管网络。
创新第三方监管平台
我市采取政府购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方式,委托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提供安全专业技术、评估认证、宣传培训等服务。市安办多次邀请省安科院专家下企业指导标准化建设提升、隐患排查体系建设等工作,实现专家“既管查病又管开方”,有力提高检查工作实效。
晋江市试点推行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采取“政府买单、企业受益”的“服务外包”模式,引入2家深圳专业机构、派驻4名专家轮岗蹲点,对350家企业进行专业化托管、为1500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在泉港石化工业区设立消防特勤站,引入第三方专业消防服务企业入驻石化工业区,为企业提供专业消防人员和技术服务。
搭建社会参与平台
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监督支持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参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群防群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市总工会与市安监局联合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三年累计有4.8万家企业、19.7万个班组、527万名职工参加;团市委以“青安岗”活动为抓手,积极转发推广安全生产知识;强化群众举报监督作用,广泛宣传“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健全完善举报制度,严格举报保密规定、核查程序。今年以来,累计查处举报77件次(其中,电话举报29件、网络举报32件、信件举报16件)。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我市出台《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各项制度,对存在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非法违法组织生产经营建设等10种情况的企业分级纳入“黑名单”,严格限制或禁止其新增项目的核准、土地使用、参与工程招投标等,切实把纳入“黑名单”的企业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严格约束措施,倒逼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共有28家生产经营单位被纳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