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外媒称,包括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在内的18个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的行业协会,10月26日联名致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再次要求将中国最大电商阿里巴巴列入“恶名市场”名单。这些协会认为,阿里巴巴口头上宣布会改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所列出的不足之处,但是在行动上并没有予以落实。
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实际上是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一些利益格局的问题。这种产业格局在图书的市场上体现的非常明显,电商因为经营成本相对低,书卖的都很便宜,但在电商上无法翻书是看不到有什么好的,现在的情况是我到实体店看书,看的好了以后觉得不错了我不会买,而是直接掏出手机一搜,卖书网站便宜的多,手机直接下单寄回家中,不在书店买。很多的实体已经蔓延到其他的领域,鞋子和服装本来必须到实体店试,但是实体店有场地、有资金、有人员等,成本很高,所以售价是贵的,我试好了以后我到网上买去了。”
张捷指出,实际实体店承担了很多网上电商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名牌企业不愿意去开电商也是一样的,一旦著名的街区这些地方没有了名牌的展示和存在,它也就不是名牌了,如果有了电商,意味着它在著名街区店的销售额就会锐减,支撑不了费用,等于这些钱都被电商赚去了,它掏钱电商赚钱,当然不干了。所以这里头可以体会到两种产业模式的冲突,冲突以后的调整可能会比想象的要深刻和持久的多。(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