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屏幕上方的二维码,微信头像就会出现在屏幕上方,系统将自动进行数据分析,把微信里每个人的选项生成统计表格。这一幕发生在昨天文海实验学校的一场研讨会上,会议的主角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教研员,他们以信息化教研、学科与技术融合、创客教育为主题讨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与教学改革。
“互联网+”作为如今全民关注的热点,已渐渐从互联网领域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老师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联合互动,举个例子,学生通过QQ或微信向老师提问,老师的答复除了文字之外,还会用上二维码和视频,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老师的解答,有清晰的答题步骤。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也为老师及时答疑、教学交流提供硬件支持。如果说,以前的“互联网”一词跟在“+”后面,代表的只是一项技术、一种工具的话,现在的“互联网+”强调的更是一种变革,从发现问题、问题解决到示范带动,强调的是连接和互动。来自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的张伟春带着自己研究的“0-1-N”模型向大家展示数据驱动的观点。从0到1代表创新,而从1到N则代表迭代。
“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中小学教学的呢?以本土例子文海实验学校作说明,副校长张鑫凤为大家带来“试水混合式教学 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报告。在报告中,她表示,中学和小学的教学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有所差别,中学主要利用微课、微信平台,帮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答疑,而小学是项目式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孩子学习自主化。相比起硬件的改变,更深层次的是教学方式的变革。
社发局局长袁月表示,开发区将以智慧教育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教学变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