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天津市胸科医院
郭志刚 院长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医院注册医师,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技术组专家,中华医学会天津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副主委。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专著2部,完成科研课题5项。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技术项目一项,市科技进步奖一项。
专业特长: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诊断、手术治疗。
如果你身边有人有心脏病,会选择去哪里看病?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大医院,因为这是大病!不过,如果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大医院相同的服务,相信大家还是愿意少跑路、少排队的。
胸科医院近年在依托互联网、构建专业特色医联体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胸科医院郭志刚院长告诉记者,心脏疾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而且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而分级诊疗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患者放心到基层就诊的基础,是提高基层医师的诊疗水平。想要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发挥三级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各自优势,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干预,缩短了心脏疾病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心脏疾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专科医联体 胸科医院硬件要“过硬”
天津市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核心是胸科医院,辐射基层医疗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的基础;社区居民通过基层医院与技术力量雄厚的专科医院的联通,心脏疾病患者由此有机会得到更及时更高水平的专业救治。
胸科医院作为项目核心,人才、设备都是一流的,是卫计委授权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包括冠心病介入、先心病介入、心律失常介入三大培训基地,也是天津市首家“胸痛中心”。
胸科医院的“胸痛中心”在天津市首创胸痛三联增强CT,一个CT能同时鉴别夹层、肺栓塞、冠心病三个高危胸痛;医院配备心内科导管室8间,心外科手术室8间,杂交手术室1间;导管室及手术室均24小时值班;急诊设胸痛护士,给高危胸痛患者提供重点专业的服务;与天津市120急救中心紧密合作,建立术前“急P包”,其内包括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阿托伐他汀钙、PPI抑酸剂、普通肝素、替罗非班、PCI所用造影剂、化验单、住院证、术前知情同意书,并且“先救治后交费”,缩短了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从入院到进入导管室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时间最长不超过90分钟,达到了国际标准。
重培训 提升基层医生鉴诊能力
心电图判读是心脏疾病诊疗的基础技术。胸科医院从心电图技术开始,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开展常见心脏疾病诊疗的专业轮训,通过集中培训学习,提高学员心电图理论知识水平和心脏疾病的诊治水平。目前已培训150个基层医疗机构501名医生。下一步还将有10期学员前来培训,医院为学员提供免费午餐。
远程监控 心电图随时随地上传
胸科医院建立了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由心电判读服务平台、医生心电监测工作站,患者心电传输终端组成。通过3G互联网实现心电数据传输并汇总到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
患者心电传输终端为12导联动态心电监护仪,胸科医院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配置。心电判读服务平台是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的中枢,对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自动判读,发现有异常的心电数据后,在平台进行提醒并反馈到医生心电监测工作站。佩戴心电监护仪的患者无论在何处,心电数据都能通过互联网传输至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胸科医院专家即可同步观察患者与临床诊断完全相符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数据,了解患者的详细信息,做到实时监测。
远程会诊 技术支持实时启动
互联网是个好工具。心脏疾病医联体借助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做到了第一时间干预;第一时间报警并采集;第1时间结合“胸痛中心” 进行治疗,将胸科医院的优势延伸到了基层医疗机构。与胸科医院建立心脏疾病会诊机制的单位,胸科医院专家能实现通过互联网远程心电实时传输系统直接对基层心电数据远程会诊,实时指导社区医生进行心电图判读,真正实现大医院与基层医院无缝对接。目前,已有150个基层医疗机构参与这个项目。
以后,手机、智能腕带、智能手表都有可能将成为诊疗终端,为优质的医疗资源贴近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实施急慢分治 建立快捷双向转诊
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在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时候,首先报警并采集异常心电图片段,通过互联网将患者的异常心电图片段发送至基层医疗机构的家庭责任医生。
家庭责任医生可在专家指导下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或处置。轻微心律异常患者,可以在当地治疗。对较重的心律异常患者,可根据转诊标准和流程进行转诊。
当患者发生心脏病恶性变化的时候,心电监护实时远程监控系统会自动提醒,并经专业医生确认,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本人采取措施,诸如:立即停止运动、口服例如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在患者发生危险、意识不清、不能接听电话的情况下,转拨预先备存的家属电话协助救治或通知120急救中心派车将患者本人送至附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必要时还可联系患者附近的医疗机构或医生出诊救治病人,为接诊及抢救患者做好准备。
患者经过专科医院的治疗,当病情平稳后可回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心脏疾病专科特色医联体实现了城市专家资源共享和相互转诊一体化建设,为各地区的患者提供了更及时、更便捷、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为保证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目前计划采取共赢模式,收费项目按比例返还到各合作单位,既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手段,又吸引了患者到基层进行首诊,使患者成为最终受益人,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组撰文 新报记者 邱琳荃 通讯员 张平屈志萍 许正旭
10月18日上午,天津市胸科医院与河东区十二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联体的签约仪式在市胸科医院举行。市卫计委社区处窦双祥处长,河东区卫计委雒明池主任,胸科医院郭志刚院长,河东区十二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和胸科医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签约仪式。
河东区拥有108万的常住人口和12条街道办事处,一向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重视社区医务人员的能力培养,此次整体与胸科医院合作组建医联体,是深化医联体合作医疗和分级诊疗的一项重要举措。河东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下大力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服务水平,使群众在接受诊疗服务时更为满意。
这个协议将天津市胸科医院与河东区十二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连接,在胸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心脏病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而减少心脏病的死亡率。这样的以医联体的模式,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能够更便捷地服务百姓。预计在1~2年后,河东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脏病诊治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