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不应把小米单纯归类为“手机公司”,小米也是一个电商平台,但只卖自己的产品。雷军还透露,未来5年,小米打算开设1000个“小米之家”,并争取将单店营收做到1亿元的水平。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小米排在第五。业内人士表示,小米东山再起困难重重,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风口热度已过,小米始终没能完成从营销主导型企业向科技主导型企业转型。(10月18日《新京报》)
了解小米的人都知道,小米是依靠粉丝经营和线上销售手机的模式起家,打破了传统手机品牌走实体店和分销代理的销售模式,从而压缩流通环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大幅度降低营销成本,提供高配置低价格的高性价比智能手机。这一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颠覆传统手机厂商的力量,迅速打开市场,销量连年高倍增长,短短数年就位居全国销量第一的宝座。
如今在线销售已经成为行业标准,各大手机品牌均模仿小米,纷纷发力电商,在线销售占比越来越高,同时对小米也形成了冲击,在线销售模式的优势已经不大了。可在销量下滑、业绩无法保障、估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小米却反其道而为,由线上走向线下,开始在全国开店布局。显然此举是想打开线下销售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扩大销售渠道,同时还可以贴近消费者,将其他产品展示出来,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小米是智能手机行业线上营销的开拓者,以“搅局者”和创新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可如今,在全行业都将线上业务做为重点时,小米却转身回归线下营销,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诧,这究竟是二次创新突破,还是业绩下滑后的仓促之举。须知,线下和线上作为两种营销模式,差别非常大,线下的人员管理、成本控制、店铺租金、产品供应链等均比线上复杂,相关成本也高出很多,势必会增加小米的营销成本,对小米的低价策略形成冲击。
此前已有电商尝试过线下布局,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也不少。比如顺丰电商投入巨资在全国开“嘿店”,试图开辟一条O2O模式,实现快递与电商对接,可结果却是亏损16亿告终,如今各地“嘿店”要么关闭,要么改为顺丰优选实体店,转型做进口商品为主的便利店。可见,“小米开店”能否实现创新突破,完成线下逆袭,达到雷军的理想目标,也尚未可知。
线下商家忙着进军线上,线上商家则反攻线下,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令公众眼花缭乱,似乎有点看不懂了。其实,这说明网络销售已经全面普及,行业增长态势趋缓,零售商业格局需要重构,未来强者属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商家,电商的概念也日渐模糊,进入马云日前所言的“新零售时代”。
显然,小米发力线下布局,也是情势所迫,与其被动追赶,倒不如先行尝试,成功了就又是一条好汉,失败的话就当交学费好了,何况创业者最不怕的就是失败。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