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随着《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的正式实施,网上销售的自制美食受到严格监管。
打着健康绿色、无添加旗号的自制美食之所以在朋友圈中走红,一方面源于熟人间的相互信任,为其得到推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则源于公众普遍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对食品安全保障的渴求。
不过,在一视同仁的原则下,无论是专业化的非自制,还是出于家庭式的自制食品,在管理的标准和依据上并无不同,不能因为一边是生产厂房,一边是家庭厨房,就宽严不同而形成了管理上的例外。
自制食品在朋友圈走红,并以“微商”的方式呈现,对食品安全监管其实是种挑战。相比于外卖平台而言,这种“网络销售”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不利于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食品制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安全性也需要严格的内控把关,在家制作不同于工业化生产,无法对工艺、流程加以控制,因而其安全性很难得到把控。更重要的是,餐饮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有着极高的准入门槛,比如对于从业人员的健康、从业场所、安全标准等,都有着极严的要求。
一般来说,由于正规和开放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有商业保险作为基础,或者其自身的实力比较强,因而也就具备了化解和应对风险的基本能力。而个人或者家庭化的不确定性,让风险的防范也变得极为脆弱,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网上销售的自制美食成为了监管的难点。
基于此,对于自制美食的安全防范和控制措施就必须做到多管齐下。第一,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家庭式的自制美食,应当进行备案式审查,并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估。第二,网上销售的自制美食受到严格监管,并按照风险的等级,加大监管的频次与频率。第三,对网上销售的自制美食,应当像对待标准化生产那样,实行严格的检验并在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后,才能投放市场。第四,网购平台应当发挥好第三方的作用,并承担起由此而来的连带责任。第五,对于符合条件的自制美食,还应鼓励其参投安全责任险,提升其风险防控和事故赔偿的能力。
当然,按照有需求才有供给的规律,对于自制美食的安全性,还应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朋友圈”中的朋友们了解其中利弊,在研判和评定其安全性之后,再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