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巨头们的手机江湖-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2:12:31]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手机市场总是变幻莫测,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度成为业界焦点的“锤子手机卖身”传闻仍在发酵,绯闻对象乐视、阿里和小米的一举一动也持续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尽管这场收购或许只会停留在话题层面,但锤子科技和互联网

手机市场总是变幻莫测,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度成为业界焦点的“锤子手机卖身”传闻仍在发酵,绯闻对象乐视、阿里和小米的一举一动也持续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尽管这场收购或许只会停留在话题层面,但锤子科技互联网巨头阿里之间的密切纠葛却已是无法辩解的事实——今年6月,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出质了所持有锤子科技的一半股权给阿里。

毫无疑问,在贾跃亭雷军和罗永浩之外,已经投资过魅族的马云爱上了手机,而家电行业大姐大董明珠也早已将其对手机的钟爱化为行动。

手机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魔力?

爱上手机

作为世界著名企业阿里巴巴的掌舵者,马云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外界关注。9月21日,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发微信称在联合国大门口一个警察要求和他照相,说警察长得很帅,并补充说长得和他很像。这条微博一下子就在网络疯转,但是细心的网友发现,马云手里紧紧攥着的是一部iPhone手机,目测iPhone 6或者6S。有网友发问,不知道马云平时用不用第三大操作系统 YunOS。YunOS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智能操作系统,可搭载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等多种智能终端设备。

不管马云用不用YunOS系统,马云加快手机行业方面的投资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6月28日,根据锤子科技最新工商资料显示,罗永浩已将部分股权出质给阿里巴巴。消息人士表示,罗永浩将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将要入股锤子的前奏。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罗永浩在锤子科技的持股比例由此前的56.30%变为28.46%,减少的27.84%股权已部分或全部质押给阿里巴巴。

据悉,锤子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手机,目前已推出三款产品,分别为锤子T1、坚果手机和锤子T2。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在智能手机领域曾投资过魅族科技。2015年2月9日,魅族科技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阿里巴巴投资魅族5.9亿美元。马云并提出了自己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建议,并为魅族圈定了三年内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前三的目标。

不仅是马云,家电行业大姐大董明珠也把目光投向了手机市场。

2015年3月初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调宣布“要是我做手机,我就让消费者3年不换手机”。其后的3月19日,董明珠在中山大学博学大讲堂上拿出一款打着“格力”logo的手机,对着在座的1500多位观众表示,格力制造的手机用了最好的材料,而且是人性化的设计,拿着手感会不错,不会比市面上其它智能手机差。

这意味着格力早已进军了手机行业。

事实上,手机行业从来不缺少新的参与者。除了马云、董明珠外, 360、乐视等巨头也纷纷公布各自手机面世日程,而小米的掌门人雷军早在2010年开始涉足手机行业。

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代加工企业——台湾科技集团富士康(Foxconn)董事长郭台铭也开始涉足手机品牌。今年6月,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微软(Microsoft)同意把诺基亚手机部门作价3.5亿美元出售给富士康。早在2014年,诺基亚推出的N1平板电脑时的合作伙伴就是富士康。

投资当下?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早已不再是一只手机,而是一个利益口。

360手机CEO周鸿祎曾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解释了“为什么要做手机”,他表示:“我们要在移动互联网上把安全做到极致,就必须自己做手机,这样才能深度介入操作系统底层,在此基础上构筑真正的手机安全,实现用户需求的安全感。”

“行业巨头都热衷于投资手机,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引流’。”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他们在获得大量用户之后,可以开展更多的业务,寻找更多的盈利点。宋清辉说,随着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从预装APP已升级至系统整合层面,加之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向包括电视、汽车、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生态之争”全面覆盖,智能手机将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业内专家曾高飞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格力涉足手机行业,看重的是未来家电行业的智能化,以后手机可以用来遥控家用电器、门禁开关等等,占领系统接入口,同时用于大数据收集。而阿里巴巴作为电商著名品牌,马云最初就是靠传统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手机消费,手机互联网入口份额就会越来越大,阿里可以拥有更多的消费者。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手机用户大约有7亿人之多,未来还会保持平稳增长。而移动网民增速远超过整体网民增速,中国整体网民的增长已经由PC网民完全转移到移动网民的增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研普华研究员谭小龙认为,国内巨头投资手机市场,与国内投资者喜欢“投资当下”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当下我国手机行业已经发展成熟,虽然市场日渐饱和,但是仍旧维持活力,可以确保投资成功的最大可能性,也能防止“一跌到底”的情况发生,这是一种最稳的投资方式,也是在手机市场火热之后,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押宝手机市场的原因。

利益诱惑

IDC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2.5亿部,到2018年全球智能终端的出货量约18.3亿部。目前全球一半的手机来自中国制造,在中国手机制造企业数目早已经超过200家。然而,全球智能手机消费市场正趋于饱和状态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何在手机行业已处饱和趋势的时候,依旧有不少非传统手机厂商争先恐后的进军手机行业呢?“说白了还是手机行业有利可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不论是明星利用粉丝经济短暂圈钱之旅,还是互联网公司看中手机行业带来的巨大用户流量,或者家电厂商面对市场转型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都绕不过“利益”二字。

数据显示,2015年,格力电器(000651,股吧)营业收入下跌29.04%至977.45亿元,净利润下跌11.46%至125.32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格力急需寻找一个高利润的行业来提振格力的增长点。

曾高飞告诉记者,作为家电行业世界第一品牌,格力在空调方面已经到了天花板了。特别是董明珠曾经做出过一个年增长200亿元的承诺,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寻找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手机行业的利润非常大,这也是手机成为投资热的重要因素。曾高飞告诉记者,某著名品牌一部3000元的手机,成本也就五六百元,利润空间非常可观。他说,手机行业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没有企业下降利润空间去打价格战,主要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另外,我国人口多,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更新换代又快,市场蛋糕非常大。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