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PHOTO提供罗瑞明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了网络交易商品质量专项抽检结果。此次抽检总共提供有效送检样品497批次,检测发现172批次商品质量不合格,总体不合格商品检出率为34.6%。
不可否认,网购发展了很多年,各项保障措施也日益成熟,如举报申诉渠道扩宽,七天无理由退货等等,这些措施为商品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毕竟网络是虚拟的交易场所,不能像实体店那样亲自尝亲自试,更多的是通过广告和产品描述进行了解,而商家的广告自编自发完美无缺,很难对商品的质地真伪进行准确的判断,为此,网民对购物商品的判断主要依据商品的评价来选择,这本来是个识别的好方式,可是一些商家却在评价上做文章,有的以给五星好评返利的优惠诱导消费者给好评,有的甚至暗地里派人进行“刷好评”,以至于一些质量差的商品口碑并不差,好话连篇,由此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近年来,网购投诉量处在商品投诉的前列,“2015年1月至9月,全国工商部门共受理消费投诉40.1万件,居投诉数量第一位的就是网络购物”。而消费者要进行维权却难度非常大,需要具备各种单据,通过数道程序,即使相关部门受理了,也得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对于小件不合格商品,消费者往往会放弃维权。
网络是虚拟世界,网购商品不能对实体进行鉴别,也不能像实体店一样直面进行交涉,更需要靠诚信来维系。此种诚信不能只靠网店的自觉,还需要第三方进行督促监管:平台严把网店准入关,有必要实行保证金制度,严防一些不良网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同时,监管人员应常常上网,对一些有疑问的网店进行跟踪摸底,对于投诉率高的网店应重点关注,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进行处理;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实行诚信管理,将商家的经营行为纳入诚信记录。
现今不少行业都实行了诚信管理,如贷款逾期不还纳入档案、旅客不文明现象纳入档案,而网售不合格商品更是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对于此种不讲诚信的行为理当进行制约。网店商品质量实行诚信管理,谁出售伪劣和不合格的商品就对其亮出红灯,在其网店上刻上一个记号,让其长长记性,帮助消费者识别,谁出问题谁就得付出代价,由此,将有效地匡正商家的行为,维护网购商品的健康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