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陕西洛川致富经:“小苹果”生出“大产业”-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1:20:1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收获时节将至,苹果园中,红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显得无比诱人。 徐永兵 摄 中国经济网洛川9月28日讯(记者 于跃)“世界人吃7个苹果,就有1个是陕西的;世界人喝3杯苹果汁,就有1杯是陕西的”。苹
收获时节将至,苹果园中,红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显得无比诱人。 徐永兵 摄收获时节将至,苹果园中,红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显得无比诱人。 徐永兵 摄

中国经济网洛川9月28日讯(记者 于跃)“世界人吃7个苹果,就有1个是陕西的;世界人喝3杯苹果汁,就有1杯是陕西的”。苹果是陕西这个古老省份最具优势的新生支柱产业,而洛川苹果则是陕西苹果中的佼佼者。

9月27日,“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走访了位于洛川县旧县镇的洛阳苹果标准园,正赶上收获季节,树上的苹果圆润饱满“红得发紫”,看起来十分诱人。收获时节将至,苹果园中,红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显得无比诱人。 徐永兵 摄53岁的村民王雪爱边劳作边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收获时节将至,苹果园中,红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显得无比诱人。 徐永兵 摄2016年洛阳村的巷道改造完毕,街上的文化长廊特色十足。 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

据了解,标准园所在的洛阳村有125户共505人,土地980亩,其中350亩为盛果期果园。2015年,该标准园亩均产量3000公斤以上,优果率90%,亩收入1.3—1.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其中95%来自苹果。

“原来我家是种庄稼的,种玉米一斤才卖七八毛钱,一年下来除了吃剩不下什么钱,”53岁的村民王雪爱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后来在村里推荐下改种了苹果,一斤能卖两三块钱,一年能挣到四五万块钱。”她操着乡音兴致勃勃地向记者描述:“以前种庄稼不挣钱,家里要出去跑车,出去跑跑回来干干活,才能有这份收入,但跑车多让人担心呢。现在全家围着苹果转,是会辛苦一点,但这钱挣得也踏实一些。”收获时节将至,苹果园中,红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显得无比诱人。 徐永兵 摄在村头,工作人员用专用工具将苹果切成八瓣,供人们品尝。 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收获时节将至,苹果园中,红澄澄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显得无比诱人。 徐永兵 摄中国洛川苹果城年交易苹果20万吨,是洛川产业升级的标杆园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

在当地各级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洛阳村按照就地建设新型农村的模式,于2016年完成了全村巷道硬化和庭院、窑洞的改造,村子面貌和家庭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农村淘宝也进驻该村,成为洛川全县运行的淘宝第一村,全村的苹果销售步入电子商务快车道。

洛川大力发展现代苹果产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15年,全县苹果总产量达到85万吨,苹果总收入40亿元,全县60%以上的果农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在“小苹果、大产业”的展望中,洛川力争到2020年,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环境,关联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使苹果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