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的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今年以来,南安农商行认真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七项重点工作,积极创新,探索利用“互联网+”,服务农村金融。实际上,该行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户、小微企业信息建档工作,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的思维理念,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陈云青 通讯员洪建全 张舒腾
手机APP建档3.0立马就办“以前我还不大相信,但是邻居老李参加建档后,他买茶苗时急用款,就拿着你们发的贷款证,一下贷了8万元,快速又方便。”日前,茶农老陈来到南安农商银行,看到信贷员小洪赶紧拉住了他。
“大叔您别急,我们现在就马上给您建档。”小洪一边安慰一边演示给老陈看。他通过手机APP,登记了老陈的基本信息,拍下照片,然后发送到后台就建档成功了。“您什么时候需要贷款,就可以直接到我们网点办理了,或者申请我们的惠民卡,一次办理、授信三年,有用才计息,相当于在我们这边有个电子钱包,随用随取,可方便了。”小洪说。
这只是南安农商银行农户建档3.0的一个缩影。该行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户信息建档工作,并在建档一、二期工程基础上,开发了手机APP建档3.0,实现客户经理现场录入和更新农户、商户信息图像等功能,帮助客户经理做好收息情况跟踪、好厝贷房产价值评估及产品签约情况跟进营销,为客户经理有效减负,提高客户体验度。
渠道创新 金融服务“村村通”
客户信息建档只是南安农商行大力推行普惠金融的切入点。今年以来,该行以普惠金融为着力点,稳健发展并全力提升全行发展竞争力,在当地银行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今年7月底,南安农商行营业部完成智慧银行建设,成为全省首个农信智慧银行。这也意味着,该行开启了渠道创新的新篇章,网点升级转型再上新台阶。据悉,智慧银行建设引入了智能叫号机、农信首台VTM机(远程视频柜员机)、零钱自助兑换机等高端智能设备,突出“自助、智能、智慧”的全新客户体验,它以服务模式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开启了南安农商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新局面。
银行物理网点仍是渠道之王。“渠道建设,推动金融服务"村村通"。”南安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积极推进便民点建设,努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其中,“便民点”实现了银行卡小额取款、查询、转账、缴纳电费通信费、领取农保金等功能。
网点服务也在创新。南安农商行积极拓宽网点结算渠道,完善结算功能。截至8月末,该行在全市范围内共设有98个物理网点、383处小额支付便民点,已办理22万户手机银行。在有效实现金融服务“村村通”的基础上,该行还在全省首推金融流动服务车,将可移动的“银行柜台”开进农村、社区、校园、企业等,打造南安人身边最亲近的“厝边银行”。
创新担保方式 推行一卡一证
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夯实了银行增户扩面的工作。“以创新为动源增强业务创造力。”南安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在产品创新方面,该行为农户和小微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在信贷方面,该行联合南安经信部门推出“税利贷”产品,并创新推出“好厝贷”免评估费抵押贷款。
为有效对接农户贷款难题,南安农商行大力推行“一卡(惠民卡)一证(贷款证)”业务,并在传统保证、抵质押等担保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增信服务公司担保、合家欢、同心贷等担保方式,切实解决农户贷款及担保难题。截至2016年8月底,该行向38909户农户发放“容易贷”26.59亿元,发放惠民卡38518张,授信金额29.07亿元,授信余额15.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