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条裸贷、无力偿还贷款而跳楼、冒用同学身份网贷……2016年,有关大学生财务方面的新闻层出不穷,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似乎不容乐观。同时,调研显示,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其风险甄别能力不足。如今,有大学开始尝试不一样的课程:打破校园围墙,与实务界一起开出全国第一堂互联网金融的大学选修课。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全国首门有学分的互联网金融选修课开讲
昨天下午,上海财经大学的《互联网金融与创新》课程开讲,这是一门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财商通识课,也是全国首门有学分的互联网金融公选课。课程由上海财大和蚂蚁金服商学院共同开发,高校教师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头脑人物轮流授课,内容贴近生活,甚至还在开课伊始时为学生们发放了理财“体验金”,以供以后一边上课一边“赚钱”。
“你的财商,够防骗吗?”“用父母的钱买房,是孝顺还是啃老?”“念书的时候,要不要理财?”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这堂“不一样的公共选修课”,上来不谈国事、天下事,而是用大学生最关心的一系列接地气的财商问题,开启了全场大讨论。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表示,理财、买房,都是如今大学生们常常聊起的话题。这门课程,受到了热烈欢迎:第一次公开选课,这门课只开放了107个名额,瞬间爆满。后来换了个大教室,名额增加到180个,又满了。许多想来换这门课,或者想“加个号”的,都只能望洋兴叹。更有甚者,有同学在新生群里放言,“800+ 收互联网金融,有意私戳”。虽然校方严正表示,并不鼓励这一经济行为,但这门新课的“爆款”程度,可见一斑。
魏航表示,这门“个性化选修课程”意义远不止于打造“爆款”,而在于让大学教育“无边界”。在为期8周的课时中,希望把互联网金融前沿理念和业务逻辑深度结合,为学生提供互联网金融前沿的理论与知识。课程结束后,校方课程老师将把实操结果作为学业考核的标准之一,学以致用。选课同学所赚的钱将由同学自己支配,而其中亏掉的金额将由课程方埋单。
目前,该学院实施“1+X+3”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平台,其中“1”为包括由经典阅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思辨与伦理规范、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等7个模块所组成的通识教育课程,“X”为由学科共同课和专业(方向)课组成的交叉复合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3”以“拔尖计划”、“卓越计划”和“创业计划”为导向的个性化多元培养课程。
希望学生引起思考进而能解决实际问题
财大数理金融学院大一新生隽宇开课前半小时就坐到了教室里,以扫码入群的方式在课堂签到。隽宇说,他此前也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投资了一只基金,小额定投,试探着玩一把。同时,他身边的朋友都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好奇,但很少有投资的。这次,他拉着室友抢到了这门“爆款”选修课。“互联网、金融、创新,光这三个热词,就值得来听听了。”
据了解,在全民理财的热潮中,“90后”与“80后”已经成为互联网理财人群的中坚力量。特别在“90后”用户中,学生群体崛起迅猛,18-22岁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用户的占比达到近20%。每5个互联网理财用户就有1个是学生。
昨天的“第一课”由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讲授“互联网金融发展业态与趋势”。他从中国的新经济谈到新金融体系,并解析了移动支付、网贷、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基金、互联网证券、众筹、互联网保险、网络征信等各种业务模式,谈到行业泡沫和伪互联网金融兴起。对新金融全局性的介绍,丰富了同学们过去对互联网金融的零散认识。
在这堂课的最后,李振华给学生们留下了几个思考题:“技术变化,行业的本质变化了吗?”“美国互联网金融发达吗?中国是否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中心?”“什么是好的金融、什么是好的社会”……据悉,在未来,不仅希望课堂促进学生思考,更要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致力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这对打破学科边界、打破院系壁垒,实现校内协同、校企协同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魏航说,这门“一体化”、“无边界”的课,对培养“专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选修名额和场地空间有边界,但教育理念可以“无边界”。校方透露,下一步,这门课将考虑通过直播共享等方式,让更多校内和校外的学生一起来聆听,相互探讨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
[调查]
大学生消费随意性大,寅吃卯粮
昨天,蚂蚁金服公布了基于支付宝“校园生活”的大学生财务状况数据分析。据悉,平台超过1000万人,其中,有4成的大学生在最近3个月消费金额在1000元到5000元之间,网络购买的前三位大头分别是服装饰品、3C数码、家居用品。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的消费随意性较大,寅吃卯粮并不少见。
在支付宝“校园生活”平台上,“兼职”、“实习”等场景信息很受学生青睐。打工兼职赚钱仍是大学生除了家里生活费外最大收入来源,而男生,女生中间,谁能勤工俭学,更有赚钱意识?根据兼职频道的报名数据来看,男女的比例分别是41:59,总体来看,女性赚钱意识觉醒的更早。
不过,即便如此,大学生的消费随意性大,寅吃卯粮,上半学期小康生活,下半学期省吃俭用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前由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蚂蚁金服商学院,清研智库三方合作完成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还显示,目前“90后”大学生存在4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