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六成被抽检软件涉嫌泄露隐私-科技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2-25 00:56:4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早报记者 陆兵 实习生 胡梦蝶 8月19日,山东临沂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被6名电信诈骗分子以发放助学金为由,骗取了学费9900元,在报案回家的路上,徐玉玉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虽然徐玉玉案已

早报记者 陆兵 实习生 胡梦蝶

8月19日,山东临沂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被6名电信诈骗分子以发放助学金为由,骗取了学费9900元,在报案回家的路上,徐玉玉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虽然徐玉玉案已于日前告破,但人们对于网络电信诈骗的讨论并未终结。

9月19日上午,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暨第六届上海市信息安全活动周(以下简称“宣传周”)开幕,在本届宣传周中,关于网络电信诈骗的主题一直是市民们关注的热点。

有专家表示,电信诈骗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其从业人数多达160万人,诈骗年产值达1152亿元。除了落实“实名制”,从源头上遏制外,也应明确电信诈骗定罪量刑标准。

业内专家也难免“中招”

“我们在座很多都是信息安全的同业人士,会认为自己肯定不会上当。” 9月19日,复旦大学教授杨珉在宣传周开幕式上进行的《我被骗,谁之过?》主题演讲中,从山东徐玉玉案说起,“有人认为她上当受骗的原因是缺乏人生经验,但实际上有人生经验的人能避免被欺骗吗?”对此,他认为“不一定”,并举了些例子。

2016年8月29日,53岁的清华大学教授也没能躲过一次电信诈骗。杨珉说,这位清华大学老师,刚刚卖了一套房子,然后回到家立即就接到了诈骗电话,称他漏缴各种税款等等,各种恐吓威逼,之后他一步步中计,结果1760万元全部被骗走。

“骗子可以精确地告诉你,网签合同的编号是多少,各种交易中很细节的一些信息,骗子都说得头头是道。”

为了增强说服力,杨珉还另举了一个例子。据他介绍,曾有一名业内专家的手机被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击中,向多名好友发送一条信息,短信内容为“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帮你拍的一个小视频”,并附上一个链接。一夜之间,这名专家的多名好友点击链接,造成财物损失。

“要知道这个专家是网络信息安全的资深人士,他的朋友也有很多是信息安全相关的从业人员。所以无论是无知少女,还是有经验的社会人士,或者是信息安全从业人员,都很难逃过电信诈骗。”

抽检300多款常用软件“信息安全背后是一个地下社会,一个江湖的形成。”杨珉表示,有人专门设法把病毒塞入你的手机里,有人专门从你手机里获取重要信息,有人把东西打包起来进行交易,利用信息进行诈骗、盗窃,有人甚至把盗窃来的东西,比如电子货币等,通过各种变现的渠道把它洗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使得"反病毒"就变得更为困难。”

“人们时常习惯于享受应用软件带来的便利,往往不在乎它的风险。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软件装上之后意味着什么?”杨珉强调,“国内有关部门曾针对300多款常用软件进行了检测,60%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的问题,而且这些软件都是一些日常使用的软件,没有哪个杀毒软件会将它列入黑名单。”

“我们在打开一个软件界面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输入账号信息,银行卡相关的信息。这些软件会对用户进行精确的数字化分析。一旦这些软件本身的信息化安全能力不够强大,所造成的泄露量可达百万甚至上亿级的用户规模。这些数据的泄露不仅牵涉到个人损失,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上的大隐患。”他指出。

“谁收益,谁担责。”按照杨珉的说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除了个人用户须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扎紧篱笆防狼之外,尤其要明确责任主体,谁收益、谁担责。监管部门要在法规的层面上强化责任主体意识。数据由谁拿去,谁就要对确保数据安全负法律主体责任。此外,提升信息安全治理还要强化立体的全方位测控,惩治犯罪,必须破除地域和部门的界限,建立由公安部门牵头,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共同参与的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形成协作共享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

犯罪分子设计“情景剧本”

上海警方从破获的案件中发现,有的犯罪嫌疑人为炫耀一下“身手”,制造病毒攻击计算机网络,没想该病毒被广泛复制和恶意利用;有的犯罪嫌疑人出于打击报复,切断了某公司网络实施敲诈勒索,最后锒铛入狱;有的以为网上犯罪踪迹难寻,在入侵他人网上支付账户后,大摇大摆地冒用他人身份申请贷款,最终被绳之以法。上海网警提醒广大网民,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的精神家园,不是法外之地,一切影响网络社会和谐稳定的不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今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始终保持着对打击网络犯罪的高压态势。从侦办的网络诈骗案件来看,今年的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往往喜欢采用广泛发送诈骗“情景”信息的方式实施诈骗。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介绍,以往犯罪分子通常选择在春运、暑假期间,针对网上购买火车票、飞机票等,“点对点”设定诈骗策略实施诈骗,每笔金额高,但覆盖面小。

“随着市民在网上买卖二手车、求职、找对象等需求的逐渐增多,犯罪分子只需设计一种诈骗"情景剧本",通过网络为发布平台,广泛投放虚假广告、信息,冒充招聘公司、婚介公司等进行网上招工、网上交友等方式进行诈骗。”网安总队表示,这种方式因个体受骗金额小,往往被害人不愿报案,但因覆盖面广,诈骗金额总量“积少成多”。

网安总队今后将加强对新型网络诈骗案件的研究,加大同类案件串并,不断拓展侦查路径,着力打犯罪团伙、捣毁犯罪窝点,摧毁一批违法犯罪链,持续保持对网络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

此外,据国内某手机安全软件的一份报告统计显示,普通人的主要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而骗子们的“上班时间”却是周五到周一,即两周之间的衔接处,这是普通人最闲暇,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段。

报告还称,上海手机用户识破一个诈骗电话平均仅需18.5秒,识别能力居全国第一。越是经常遭到诈骗电话骚扰的地区,用户的警惕性越高,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用户几乎天天都能接到诈骗电话。

“将电信诈骗独立成罪”

今后,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护应该何去何从?

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李建华表示,电信诈骗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网络诈骗的从业人数多达160万人,诈骗年产值达1152亿元。

对于电信诈骗的治理,李建华认为,应该严查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加强对“个人信息数据”运营单位的安全监管要求,强化信息系统保护等级保护措施,追查信息泄露责任。

“加强公安、金融、电信、司法等多部门参与,统筹协作,从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推进电信卡、银行卡实名制管理,规范身份证件的使用管理。”李建华说。

“法律武器少不了。”李建华特别强调,从刑事立法的角度,参考金融诈骗、保险诈骗等模式,将电信诈骗独立成罪,设计合理的犯罪构成要件、合适的刑种,“通过司法解释、案例指导等形式,明确电信诈骗定罪量刑标准,消除法律适用的模糊地带和同案异判现象。”李建华还提到,应破除各种法律障碍,落实电信实名制、金融账户实名制、电信设备和金融行业准入制度,“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