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本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实际备案发卡企业只有366家,备案比例不足1%。昨天,上海市商务委市场秩序处副处长陈伟在新闻通气会上指出,针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不断引发的深层次社会问题,本市正大力推进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摸重点行业情况,督促发卡企业依法依规履行备案手续。
发卡企业或将设置门槛
据市单用途卡协会初步估计,全市发卡主体总数近10万家。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备案发卡企业只有366家,备案比例不足1%。虽然市商务委依照商务部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机制,但总体成效并不明显。
陈伟无奈地表示,“发卡企业就像开着的水龙头,关都关不住。”在他看来,企业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却在发预付费卡,等于是把经营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是不是应该对企业设置门槛,设置怎样的门槛,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关键是资金怎么保障的问题,预付卡的资金属于企业营收资金,资金权属都属于企业。这样即使到最后破产清算,也是按照司法偿还程序,首先用来偿还员工工资、场地租金、供应商欠款等,消费者的预付资金则是罗列在最后的,因此消费者的资金属性没有保障。”陈伟指出,商务部出台的管理办法没有赋予管理的强制性措施,企业发卡信息不对称、不公开、不透明,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问题。有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到最后无法管理自己的预售资金,就出现了问题。
美容美发行业成重灾区
数据显示,去年市商务委处理发卡企业关门跑路的12345投诉举报中,美容美发行业占比超过50%。据介绍,美容美发等行业企业广泛采用“超低折扣”诱惑消费者购买预付卡,不少企业无视有关规定诱惑消费者充值逾万元可享受2-3折优惠,反而无卡消费则虚高服务价格,以此“卡”住消费者。以不计成本的倾销方式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严重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此外,美容美发等行业企业一般通过“超低”折扣发行预付卡,大量吸引消费者购卡,在短期内积聚大量的消费者预付资金,大大缩短投资回报期,然后进入“开店-发卡-再开新店-再发卡”的畸形发展模式,开通了一条类似于准金融筹资渠道,但不在金融市场监管的范围内,集聚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故此,今年7-9月,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治理行动,以美发美容、沐浴(含足浴)行业发卡主体为整治重点,通过市区联手、部门联合,全面排摸重点行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情况,督促发卡企业依法依规履行备案手续,同时加大消费警示宣传,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月底前责令改正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林根表示,目前,市商务委已全面梳理由市卫监所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美容美发和沐浴(含足浴)行业主体。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市美容美发和沐浴(含足浴)行业相关市场主体共计17237家。上述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13510家,占比78.4%;企业法人3727家,占比21.6%。据不完全统计,除浦东新区、徐汇区外,全市14个区美容美发和沐浴(含足浴)行业主体数量为11516家,其中发卡主体数量3477家,占比30.2%。
月底前,市商务委将梳理备案范围中的规模、集团和品牌发卡企业,确定重点治理对象,对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的发卡企业,由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监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