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创投消息 2016年对于中概股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始于2015年的私有化浪潮在2016年伊始呈现出爆发之势,在不到300家的中概股公司中,有超过30家推进着自己的私有化进程,并准备完成私有化后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11月19日,美美证券CEO樊震在“中概股复兴论坛”上表示,85%的中概股公司在美国主板市场上市仍遇到六大困境:第一,中概股在美国主板市场的估值普遍偏低;第二,股票的流通性偏弱;第三,公司上市后再融资受阻,定增的机会也大大降低;第四,公司资质非常不错,但是受到大的环境影响,被恶意的做空;第五,国内很多公司对投资者的关系并不重视,没有一整套的体系,从而没有被投资者和基金认可;第六,国内的上市公司在美国受到文化和监管的差异性,导致部分投资者和基金对投资失去信心。
他指出,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对市值管理存在认知误区,市值管理面临“听着激动、想想该动、回家不动”的尴尬。“合法的、合理的做市价管理和市值调节,是每一个上市公司必须具备的。”他说。
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苏鹏也有同感,他指出,过去几年,有关中概股被看空、做空、被集体诉讼等案例时有耳闻。他认为,中概股之所以在海外上市面临诸多挑战,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和美国投资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最正确的建议是按照美国证监会的法律去运营管理公司,简而言之,就是要充分披露。详细地说,就是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对公司所有的细节,无论好坏,都须要公正地向投资者披露,让投资者能像公司内部人一样,详细、透明地了解公司实际运营情况。这是美国证监会的核心要求,是基于披露的一种审核制度。
“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并没有针对来自中国公司或者来自亚洲的公司提出额外的或更严厉的要求。”苏鹏说,“他们衡量所有公司的标准是一致的。只有企业做到透明运营,使得投资者有真实数据做考量,才能对公司的真实价值进行评估,进而考虑投资。这实际上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一个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