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可转债正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
3月27日,民生银行(600016,股吧)(600016.SH)公告称,3月15日发行的200亿元民生转债(110023.SH),将分别于本月29日起和5月2日起上市流通1717383.3万元与282616.7万元。进入可转债融资渠道的还有多家龙头上市公司。
3月26日,徐工机械(000425,股吧)(000425.SZ)披露,拟发行可转债25亿元。而中国平安(601318,股吧)(601318.SH)260亿元可转债发行计划,于3月 27日在证监会上会审核并获通过。
此前,已有中国石化(600028,股吧)(600028.SH)、长园集团(600525,股吧)(600525.SH)分别计划发行300亿元与7.83亿元的可转债通过了证监会核准。
“可转债融资出现热潮,与中介机构在IPO冻结后寻求替代性收入有关。”一位券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可转债融资“暗礁”
今年以来,转债市场的大扩容引起市场关注。
“随着数百亿规模的民生转债和中国平安可转债相继开闸,市场开始担忧将由此带来不小的供给压力,并可能对现有品种估值造成冲击。”前述券商人士认为。
此前,A股转债市场容量较小,转债存量仅为1000亿元左右,在股市反弹和供求不平衡状态下,兼备股性与债性的转债容易激发上涨动力,但若增量提速,转债市场的“盛宴”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据统计,隧道股份(600820,股吧)(600820.SH)、东华软件(002065,股吧)(002065.SZ)、桐昆股份(601233,股吧)(601233.SH)、双星新材(002585,股吧)(002585.SZ)等7家上市公司,均已在2012年或最近得到股东大会批准发行可转债,合计募资为81.87亿元。
如果以去年中小板和创业板IPO平均每家不到5亿元的募资计算,仅中国平安此番高达260亿元的可转债发行计划,就相当于52家IPO融资的总额。
“可转债发行往往会获得超200倍的认购,到目前为止尚无发行失败的案例。”上述券商人士指出。
但备受关注的民生转债发行中签率却乏善可陈。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统计表明,民生转债发行网上中签率为0.3689%,网下A类、B类申购中签率分别为0.4137%与0.3689%,均创下2012年以来发行的可转债中签率最低水平。
而参与申购民生转债的网下、网上资金约为3023亿元,也低于早前工行、中行和石化转债,但其原股东优先配售占比71.74%,却远高于工行、中行、石化3只大盘转债。
对于市场担忧的继民生转债之后的中国平安可转债“吸血”冲击,安信证券表示,市场对可转债这种融资形式的接受度较高,且根据民生转债通过发审委到获得批文间隔7个月,预计中国平安可转债的发行窗口是今年二季度或三季度。
东方证券则预计,1个月后中国平安可转债将正式发行。
“目前转债市场缺乏纯债性投资机会,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市场对待巨额可转债融资的情绪。”上述券商人士说。
该人士认为,民生转债带头开启的超大规模转债融资大门,由于其后还有中国石化、中国平安等虎视眈眈,转债的供需关系或发生逆转。
“可转债规模不断增加,这与暂停IPO缓解市场融资压力的意图相悖。”上述券商人士表示,“通常是"有借不还"的可转债,跟新股融资带来的市场压力并无多大区别。”
资料显示,A股可转债市场自设立以来,只有澄星股份(600078,股吧)(600078.SH)等出现极为罕见的触发条款被迫启动回售程序,绝大多数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均成功实现了债转股。
而目前已经在股东大会通过的可转债发行计划中,融资规模最少的久立特材(002318,股吧)(002318.SZ),也达4.87亿元。
结构性触发赎回机会
上周节节攀升的转债指数五连阳,随着3月26日A股指数下挫和27日延续震荡,与股市休戚相关的可转债产品亦连续两日遭遇回调。
“大盘自去年底反弹以来,转债的涨跌与正股驱动基本正相关。”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但大盘经过两个多月的持续上涨,在正股估值修复下,转债的溢价率也有明显下降。
中信建投亦认为,低溢价率意味着转债的债性保护偏弱,其涨跌更多依赖于正股的走势,也造成转债市场波动率明显加大。
然而,作为可转债市场最大驱动力的资本市场估值提升,却因可转债发行计划频频推出而受到连累,而上市公司正面临行业政策和企业盈利的考验。
联讯证券表示,从信用债角度出发,主要的机会来源于阶段性的流动性宽松。中信建投预计,未来流动性回归宽松的概率不大。
联讯证券预计,在2013年可能出现第一起信用违约事件,需重点防范产能过剩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行业。
由此,可能触发赎回条件的转债,成为市场寻求套利空间的博弈重点。
鲜明的例子是,将在4月12日之后实施强制赎回的美丰转债(125731.SZ),尽管四川美丰(000731,股吧)(000731.SZ)已经连续发布3份赎回公告,但截至3月7日,尚有占发行总量44.44%的美丰转债在市场流通。
条款博弈正在被市场情绪推向高潮,就在3月27日,美丰转债和四川美丰分别出现188元与13.34元的历史新高,且其在2012年12月4日以来,分别实现了67.76%和110.92%的涨幅,令市场侧目。
美丰转债紧跟四川美丰走势带来的大幅上涨诱惑,使得公司总经理蔡兴福的妻子曾洪莲和监事廖志军在年报披露窗口期违规买卖公司股票,导致廖志军引咎辞职。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两市已有18只转债进入赎回期。另据海通证券(600837,股吧)统计,有可能触发赎回的转债,除了巨轮转2和国投转债,还有6只转债的正股价格曾超过转股价。
海通证券认为,正股在超过转股价之后且尚未满足赎回条件时,价值将有大幅度提升的可能,但赎回越确定,价格发现越早完成,赎回风险亦在增加。
“不管是触发赎回条件还是回售,需要上市公司跟市场之间找到条款博弈的平衡点。”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可惜的是,目前的市场状况却有破坏这种平衡点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