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债券ETF破题背后: 跨市场难题解决成关键-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2:32:44]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本报记者 杨颖桦 实习记者 赵世隆 北京报道 筹备多年的债券型ETF终于破题,博时上证企债30ETF和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获批。 事实上,债券型ETF的筹备已久,比如博时基金是从2010年10月

本报记者 杨颖桦

实习记者 赵世隆 北京报道

筹备多年的债券型ETF终于破题,博时上证企债30ETF和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获批。

事实上,债券型ETF的筹备已久,比如博时基金是从2010年10月便开始筹备。而我国债券市场割裂的现状,则是困扰这个创新品种多年的问题。

记者从接近交易所方面人士得知,债券型ETF的交易费用,最有可能的方案是沿用现有的债券交易费用,这对于套利投资者而言,费用将会大幅降低。

另外,目前监管层正在考虑将债券型ETF纳入抵押回购的标的问题,其中涉及了交易所、证监会、中登公司三个部门,目前已经走至中证登公司的流程,未来推出的可能性很大。

跨市场难题解法

流动性对于ETF产品来说非常关键,而这落实到债券型ETF上,则面临着要如何解决目前我国跨市场债券交易现状的实情。

中国目前存在三个债券交易市场,分别是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其中,银行间市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其市场参与者为各类机构,其交易活跃度较好;交易所市场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交易平台,但其交易规模较小。

以中债网公布的2012年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85747.34亿元,其中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共计268只,发行量2594.33亿元,仅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3.03%。

这种市场分割的现象无疑影响到债券交易市场的流动性,给债券指数跟踪误差的判定带来难题,这也就给债券型ETF的设计者带来了难题。

最终,博时选择上证企债30指数进行产品开发,是国内市场首只实时成分债券指数,由沪市中30只质地好、规模大、流动性强的企业债券构成成分券。其将通过转托管的形式,将银行间的债券存量及流动性引入到交易所市场,对于交易所流动性不佳的跨市场挂牌债券的交易活跃度提高起作用。

而这是种渐进式的流动性补充措施。

一位基金经理指出,在目前从事实际投资时,对于一些流通性不好的、满足不了投资需求的券种,其实可以从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存量引进来弥补流通性短板。

其举例指出,“比如跨市场的券种,就通过转托管将这些券种从银行间市场转到场内,来弥补场内流通性不足的券种。此外,由于债券的可替代性比股票要强,或还可以采用替代性原则,结合到期收益率、发行规模,通过银行间市场临时去买尽量接近的替代券来弥补这个流通性短板的问题。”

而在国泰上证5年期国债ETF方面,由于国债的电子转托管机制较为成熟,这一定程度上打通了债券的两大市场。

“具备跨市场投资能力的投资者,可以有效利用银行间国债、交易所国债、国债ETF三者之间的定价差异进行套利活动,这有助于抹平两个市场间的定价差异,提升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国泰基金人士表示。

事实上,这些方式在目前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仍未实现的情况下,仍是从单市场产品出发,而未来情况成熟,真正的跨市场产品则有望实现。

以博时基金为例,其在现阶段下选择单市场的企业债ETF,未来则有可能考虑发展跨市场的中期信用债ETF以及高息债ETF,从而完善信用市场一系列的产品线。

“跨市场的信用债一旦推出,投资者可以直接拿银行间单市场的信用债和银行间跨市场信用债参与跨市场ETF产品,相当于给投资者一个更大的空间。”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国泰基金人士也表示,推出国债ETF后,后续还会有一系列的动作,将把国债ETF打造成一个平台,未来会有大量的产品基于这个平台而活跃起来。

费用降低

据记者从接近交易所方面人士得知,交易所对于债券型ETF的交易费用也将研究如何区别于股票型ETF的交易费用。而目前最有可能的方案是沿用现有的债券交易费用,这对于各种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对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可进行杠杆式质押回购融资操作。据了解,目前监管层正在考虑将债券型ETF纳入抵押回购的标的问题,未来推出的可能性很大。

博时基金产品规划部张亚楠介绍,如果ETF份额可质押回购,可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更佳的杠杆融资工具。

此外,做市商制度也可能引进,比如国泰国债ETF将引进做市商制度,目前公司已经在与多家大型券商洽谈。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