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客货运输量增速较快,运输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行业运行的协调性不断增强,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对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税收、拉动经济增速以及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
在日前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召开的交通运输类会员专题研讨会上,杨农副秘书长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稳增长的政策精神,交易商协会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协同广大的市场成员,以创新谋发展,始终把金融市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近年来金融市场在规模和功能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交易商协会先后推出一系列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有效的支持了国民经济和包括交通运输行业在内的各行业的发展”。
截至2012年5月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累计发行量已经突破6.35万亿元,余额超过3.2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已经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累计提供超过1万亿元的融资。对于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改善企业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量极大,保持融资渠道的畅通及多元化对交运行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当下交运行业融资环境难言乐观。目前正处在“十二五”开局阶段,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较为集中,资金供求较为紧张。在通胀预期增强、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银行贷款规模受限,交通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加大。
在此背景下,直接债务融资对交运行业的资金支持则显得尤为重要。来自交易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度交通运输类企业通过直接债务融资4247.5亿元,较上年增长42.3%,是股权融资额的13.1倍;其中,发行短期融资券1046.6亿元,中期票据942.2亿元,超短融650亿元,非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10亿元,企业债券1217亿元。银行间市场业已成为交通运输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杜文毅在发言中表示,过渡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结构,使得高速公路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破解高速公路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必须借助于债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江苏交通自2002年首次发行企业债券以来,十年间借助债务资本市场累计融资664亿元,节约财务费用接近20亿元,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人任文恺在会上表示,机场是公共基础设施,其定位决定了资产规模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的特点。行业快速发展引发的投资需求和盈利能力较低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首都机场集团多次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对国内整个机场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谈到债务融资后续工作时,天津港(600717,股吧)集团财务部部长姚志刚表示,切实保证所有债权人资金的安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是发行人的基本义务,天津港集团将严格遵守债务融资工具后续管理的各项规则指引要求,履行发行人的各项义务。
杨农表示,中国的企业在进入银行间市场的过程中,总体上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更为多样化,企业的融资结构更加合理,极大的支持了中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下一步交易商协会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和主承销机构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方案设计上的创新,鼓励企业设计并发行含权债、分层债、浮息债等品种,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完善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