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银行信贷结构从年初开始悄然生变。一直以来银行新增信贷的中流砥柱中长期贷款的增速开始慢于短期贷款,同时票据融资开始大规模扩张。
4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3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0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407亿元。
“实体贷款需求不足”和“短期贷款票据融资盛行”正在成为一枚货币的两面,困扰着银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尤其是近期票据融资数量的激增,更导致票据贴现利率出现急剧下行。
专业人士表示,前几个月信贷虽然总量不少,但效果不好,核心因素在于过多的短期贷款和票据填充规模,而产业链较长、资金带动作用较大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则一直保持低位,“这也许与房地产投资低迷和国家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有关”。
该人士表示,“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减少算是一种回归。2009年和2010年因为经济刺激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长期贷款比较多。而今年这方面贷款已恢复常态了。”
虽然整体信贷需求下降,但是为了完成央行逐月下达的信贷指标,银行被迫只能从票据下手,通过贴现来提升贷款的总量。“此外,今年以来,银行存款流失严重,在抑制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同时,银行通过票据融资来吸收保证金存款的动力很强。”该人士称,票据融资带来的高比例保证金,已经成为新的存款替代品。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票据融资统计数据反映的是金融机构通过贴现或买断式转贴方式获得票据的票面金额。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单月新增票据融资分别为80亿元、1106亿元、1390亿元、2407亿元。票据融资月度增量占境内贷款月度增量的比重由1月份的1%提高到4月的36%,票据融资在境内贷款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一下子,票据融资再次成为闪光灯下的焦点。
券商分析人士表示,票据激增主要在于银行通过票据来占满额度。现在央行给各家银行逐月下达信贷额度,为了能够完成指标,银行只有不断做大票据规模。
从四大行5月份的信贷数据观察,前24天,信贷投放仅不到800亿元,而截至31日,5月份新增贷款接近2530亿元,三分之二的信贷总量投放集中在月末几天。
“在贷款不好投放又想保住规模时,做大票据"魔方"又开始卷土重来。”某银行人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