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透明度更高,还款来源更有保障,为地方政府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也为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基础。同时,它还有可能盘活城投债市场,对城投债构成间接的利好。
首先,本次试点为地方政府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分税制改革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基建任务又大多由地方政府承担,而受《预算法》“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债”条款的制约,地方政府财力捉襟见肘,于是土地财政应运而生。它缓解了地方政府财力的紧张局面,但是也推高了中国的房价,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穷则变,变则通,一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行,为09年中国走出金融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监管不足等多方面原因,融资平台风险在今年集中爆发,城投债无人问津,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告急,直接影响了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试点凸显了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思路,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为明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做了必要的准备。
其次,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透明度更高,还款来源更有保障。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管,市场对其信心不足,这也是融资平台风险爆发的重要原因。本次自主发债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了人大的监管范围,透明度空前提高;还款来源以地方财政收入为保障,安全性更高。这次试点切中肯綮,解决了融资平台风险中最核心的一环,有望以此为契机化解长久以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本次试点的地区都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试点容易获得成功。在后续推广的过程中,特别是向中西部地区推广时,还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而中西部地区正是基建最缺资金的地区。
目前,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能否产生鲶鱼效应,盘活城投债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毕竟试点地区本身的违约风险就不高,而且试点的推广速度尚未明确。不过至少可以说明,管理层正在进行有益的思考,也已经迈出了有意义的第一步。从市场定价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既然地方政府自行发行的债务是介于财政部地方债和城投债之间的品种,那么它的收益率水平也应该定位在财政部地方债和城投债之间。地方政府自行发行的债券规模的扩大有可能压缩未来城投债的供给,使得市场上违约风险较低、票息较高的城投债具有较好的价值。(国海证券(000750,股吧)固定收益研究中心)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85650738 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