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地方公共投资压力巨大,发债融资难以避免。虽然有预算法的约束,但是地方公共投资支出庞大,发债融资难以避免。1998年-2004年,中央通过国债转贷地方,而金融危机后,经国务院批准,每年发行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地方财政“缺钱”的深层原因,来自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非对称、不平衡发展。目前中央财政收入占比在50%以上,而地方财政支出达到80%左右。2009年起地方债的发行,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趋于标准化的完善过程。
地方债和国债信用相当,免税性相同,利差主要来自流动性溢价。在现有财政部代理体制下,地方债的信用基本等同于国债,可以适用本币主权信用评级。财政部对地方债资金运用、监管和偿还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地方债的税收优惠政策比照国债执行,免征利息所得税。因此,地方债和国债的利差主要来自流动性溢价。2009年至今,地方债的换手率基本在10%以下,平均比国债低3个百分点,为利率产品中最低的。由于流动性较差,2009年和2010年,地方债与国债有10bp左右的二级市场利差。但是,今年以来地方债招标利率显著走高,近期二级利差保持在30bp左右。我们认为,资金面的紧张是基本因素,地方债务问题则带来一定心理影响,地方债流动性差又遭遇融资困难,因此风险溢价大幅上升。
融资平台受限,地方债务增长或需要发债扩容。出于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需要,地方债务会继续以一定速度增长。按审计署数据,近年来地方债务增速基本在20%以上。我们即使非常保守的估计未来几年增速降至8%,来维持债务水平的稳定,那么年均债务增量为8000-10000亿元。2010年底,在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中,融资平台占了接近一半。一方面融资平台要清理,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继续举债,扩大债券发行或是必然的结果。目前地方债务中发债仅占7%,不到贷款的十分之一。由财政部继续代发,或各地方试点发债,都是扩容的可能方式。发行扩容将令地方债托管量显著上升,据我们测算,到明年底的托管量将接近进出口债,而到2013年底有望和农发债、进出口债及央票相当。期限分布上,地方债更将成为重要的中短期品种。因此地方债的流动性将逐步提高,与国债的利差可缩小到10bp左右。
投资建议:目前加息进入后半段,利率产品收益率处于高位,是配置资金建仓的较好时机。地方债目前具有较高的利差,价值被相对低估。我们建议免税需求大的机构,建议积极参与地方债的投标。同时,资金面的好转,加上扩容后流动性增强,令地方债有利差收窄的机会。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