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有媒体发表题为《一年给出156个“3A”大公国际被疑滥发评级》的报道,给大公国际的声誉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现将相关情况澄清如下:
在大公国际所评定的全部发债企业中,具有AAA信用等级的只有39家。一般来说,每个发债企业一年可发行多种债券,每种债券评级可能会涉及三种带有信用等级的报告,即发债主体评级报告、债券项目评级报告和跟踪评级报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发债主体持有多份带有该信用等级的报告。例如,在过去一年内,大公国际对中国银行(601988,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的各类评级多达6次,其中,次级债初评1次、可转债跟踪评级1次、次级债跟踪评级4次。由此可见,所谓大公国际一年给出156个公司和机构AAA评级,与事实严重不符。
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今年8月18日,中国债券市场发债主体为1,680家,AAA级的发债主体共有220家,其中大公国际为39家,占大公国际所有发债主体的11.47%(评级行业最高值为26.42%),占市场中全部AAA发债主体的17.73%(评级行业最高值为44.55%),处于评级行业较低水平。因此,对大公国际滥发评级的质疑和指责是不恰当的。
信用评级信息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大公国际十分重视信用评级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拥有独立、专业的信用等级评审机构,还建立了全面的评审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包括AAA级别在内的所有信用等级之评定都是严格审慎的。
作为一家公众机构,我们感谢媒体对大公国际的关注,也欢迎媒体的监督,同时希望媒体能够尊重评级的专业性,向社会提供客观、公正、负责的信息与报道。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八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