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通往滞胀之路:从总供给遇到的巨大挑战说起 -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1:34:32]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和讯特约本文几乎是今年以来券商唯一一份从“总供给”角度讨论中国宏观经济的报告。当下市场主流的看法是:进入三季度后或到三季度末期,物价将系统性和持续性的下降。而我们从“总供给”并结合“总需求”的角度出

和讯特约

本文几乎是今年以来券商唯一一份从“总供给”角度讨论中国宏观经济的报告。当下市场主流的看法是:进入三季度后或到三季度末期,物价将系统性和持续性的下降。而我们从“总供给”并结合“总需求”的角度出发,得出的判断是:高物价至少将维持1-2年,即使物价短期的下降也不意味会系统性和持续性下降,因为“总供给”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而“总需求”却仍然有大量强劲的政府刺激因素。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70年代,应对经济放缓,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刺激、刺激、再加大需求刺激。同时,整个70年代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管制干预,包括物价管制、实体领域干预、高税负等,但这些管制干预导致了相同的一个结果,那就是遏制了总供给。总需求的被刺激,总供给的被遏制,最终导致了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胀。

鉴于70年代需求管理的失败,8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政策转向更加注重供给,主要特征就是“小政府、低税率、减少经济干预”。最终8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迎来持续2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

与70年代美国类似,需求管理政策也成为中国政府应对经济下滑的标准做法。即便当前,政府的需求刺激之心依旧不死。08年底4万亿刺激计划刚结束,“十二五”便有18万亿的政府投资等待上马。此外,中国的管制干预措施,包括物价管制、高税负、对高效率民企的挤压,以及未来工资的制度性上涨,这些都将遏制经济的总供给能力。而未来供给模式对质量的注重,将更加深刻地影响供给能力。我们认为,只要政府不改变一味需求刺激和管制干预的做法,那么一两年内中国经济走向滞胀将难以避免。

在经济“滞胀”时期,权益市场的表现将以震荡为主,长期持有不再适合,有战有退更适合。行业方面,上游产品和需求弹性刚性较强的行业表现较好。系统性的机会主要在于捕捉物价阶段性的持续回落,以现在来看,我们预计这个机会在三季度前期出现的可能性相对小,四季度的概率相对大。下半年大盘的运行区间为2500-2900。对于债市而言,“滞胀“时期债市整体无系统性的大机会,不过波段性机会存在于通胀高位回落和政策放松时期。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