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PMI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经济减速与高通胀率在短期内将并存
PMI数据连续两月下行,去库存现象明显,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下行态势
农业部、商务部监测数据共同预示5月CPI将创新高,物价上涨压力短期较大
国外经济体变现各异,欧洲债务危机得到缓解,美国经 济数据不乐观
希腊债务问题接近解决,欧洲经济复苏道路上最大的隐患得到缓解,但欧洲经济整体复苏道路依然艰辛
美国经济数据打击市场做多美元热情,低于预期的数据难致使QE3出台
6月债市受政策出台预期影响,收益率上行概率增大,不发生意外情况,CPI下半年预期回落将使机会显现
债市一周情况概述
PMI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经济减速与高通胀率在短期内将并存
PMI数据连续两月下行,去库存现象明显,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下行态势
6月1日统计局公布5月PMI指数为52.0%,连续两月下行,与之前公布的汇丰PMI数据相互呼应。从已公布的分类数据来看,受经济增速回落、需求减缓影响,生产活动连续3个月回落。新订单指数下降的同时,新出口订单指数也保持下行。美国公布的5月PMI的数据为53.5,为2009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的复苏乏力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订单增长。企业在受国内调控新增订单指数下降的同时,外部需求受经济复苏疲软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呈下降态势。经营活动的减弱在采购价格指数上也有所反映,购进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下行,指标连续下行数月仅少于采购量指标。5月购进价格指数较4月下行近6%。短期内购进价格对PPI上涨的推动力减弱,但PPI对CPI的传导正在变得通畅,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而不论是产成品库存
还是原材料库存都处于小幅下降中。结合工业企业产成品同比数据以及应收账款净额同比数据可认为企业在经济增速减慢的情况下正在努力消化库存。
农业部、商务部监测数据共同预示5月CPI将创新高,物价上涨压力短期较大
商务部公布的5月第4周食用农产品分类环比继续保持上涨。根据商务部农业部农产品价格监测数据预测 5月CPI同比增速将达到5.5%-5.6%,创今年以来的新高,物价上涨压力短期仍难消减。受干旱影响,蔬菜等农作物产出受到影响,价格出现了明显回升。而在食品中占比较高的肉类在本月有明显的上涨。出栏肉猪均价已破17元/公斤,达到2008年4月份历史最高峰值的90%。猪价高企的背后是粮价的上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玉米期货受中国需求影响是5月以来反弹动力最强的品种之一。作为猪食的组成部分,玉米价格上涨将支撑猪肉价格。而在端午假期期间,南方多地出现暴雨天气,剧变的天气状况将对农作物产量有一定影响。短期内的不利因素将制约物价的回落,6月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很大。
国外经济体变现各异,欧洲债务危机得到缓解,美国经 济数据不乐观希腊债务问题接近解决,欧洲经济复苏道路上最大的隐患得到缓解,但欧洲经济整体复苏道路依然艰辛由于德国转变立场,迅速地帮助希腊短期脱离债务危机。欧盟和IMF向希腊提供的下一批救助资金预计将在7月到位。希腊债务危机的短期缓解仍然是一项争取时间的举措。希腊仍需要在财政改革以及经济复苏上下更大的功夫。而债务延期或重组的可能也不会因为此批次救助资金的到来而销声匿迹。市场仍然对希腊出现违约表示担忧。据花旗(Citigroup)统计,希腊的债务重组哪怕再拖一两年,就将意味着债券持有人可追回的款项可能会从50%缩水至30%。而再多拖延几年,能追回的款项可能所剩无几。巨大的还款压力使得希腊进行债务重组的压力极大。欧洲央行则是出于维系欧元体系的角度极不希望主权债务出现违约或重组,而极力救助希腊。因此主权债务问题只能算是短期缓解。
受希腊获得贷款消息刺激,欧元对美元再度回升。欧元兑美元重回1.45上方。但欧洲经济引擎德国5月经济数据并不乐观。德国综合PMI、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下降至去年11月以来新低。综合PMI指数也录得2008年11月以来最大月降幅。同时欧元区6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仅为3.5远不及预期的9.2,而投资者现状指数也下降至19.5。先行指数预示欧洲经济复苏道路依然艰辛。
美国经济数据打击市场做多美元热情,低于预期的数据难致使QE3出台上周公布PMI、非农就业数据均显示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并没有预期中的乐观,经济复苏放缓有些出人意料。其中周五公布的5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5.4万人,远不及经济学家预期的15.0万人。低于预计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减缓,众多机构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但是由于经济复苏的减缓致使QE3出台的概率并不大。
作为政策制定的决策部门美联储中大多数官员并不认为需要进行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于美国经济仍然较为乐观,也并没有向市场吹风将进行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交易商预期美联储今后两年实施QE3的可能性为10%也佐证了QE3出台的可能性不大。
QE3出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原因在于:1、金融危机后大量知名金融机构倒闭或重组。金融体系在“柠檬”机构的倒闭和重组后已经变得更加健康和稳固。金融机构并没有像金融危机时那样迫切的流动性需求。2、美国经济虽然复苏缓慢,但较金融危机前已经表现良好。虽然失业率保持高位(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政府裁剪公务人员)但职位缺口仍然很大。现在9.1%的失业率与金融危机后高企的失业率有显著的不同。3、物价上涨迅速,选期临近使得奥巴马政府有必要降低通胀拉选票。4、在削减财政赤字成为政府重要任务之时,国债购买计划支撑政府债券的发行变得不再最优。
综合来看海外经济运行情况,复苏处于弱势之中,这对中国抗击通胀短期是有利的。而美国在复苏乏力的同时出台QE3的概率并不大,短期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有限。输入型通胀的缓解是短期有利于我国物价稳定的重要因素。
6月债市受政策出台预期影响,收益率上行概率增大,不发生意外情况,CPI下半年预期回落将使机会显现由于预期到5月、6月CPI都将处于高位,央行可能在数据公布之前进行意料之外的加息调控。虽然端午节期间央行未进行加息,但6月加息预期并没有太大改变。而6月出台调准也是有可能的,但调控政策预计会两者选其一。
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并不稳定而且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6月底预计结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受需求、货币两方面因素的支撑减弱,输入通胀的压力将进一步缓解。可以预计下半年控制通胀的重点将转向国内。首先是粮食生产,在干旱、暴雨可能导致的洪涝等异常天气下,粮食产量是否能够丰收将是全年CPI目标的重要保证。其次在经历了半年多的价格管制之后,企业在利润下滑的压力下,理顺价格传导的诉求之声正在不断表达出来,如何在CPI翘尾因素下行的过程中消化成本传导过程中对CPI上涨的压力也是下半年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而在一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的情况,根据2002年以来的CPI新增因素的统计结果计算,2011年物价整体控制在4.0%-4.5%左右是完全可行的。这就意味着,下半年CPI将出现较快回落是可期的,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出台的力度预计减小也将利于债市的走好。因此,在不发生意外情况,6月债市收益率上行过程中的机会大于风险。
债市一周情况概述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投放1220亿元,央票发行410亿,其中3月央票发行150亿,1年期央票发行30亿,3年央票发行230亿,发行利率保持不变,周四在3年央票时隔两周重新发行的带动下,央票回笼量短暂增加。本周未进行正回购操作。本周净投放810亿,货币净投放量受到其资金增加、央票需求趋弱影响较上周有所增加。下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合计为2260亿,在端午节期间未出台调控政策的情况下,净投放量将继续保持大幅增加。
本周债券发行总额为1718 889亿,较上周增加829亿。本周国债发行1只,期限为3年期,实现发行额300亿,占本周发行总额的17.5%,认购倍数为1.48,发行利率为3.26%,边际中标利率为3.31%,发行利率略低于前日3年期固息国债到期收益率。金融债本周发行4只,已实现发行额为824亿,占一周债券发行总额的48.0%。其中国开行发行2只债券,11国开36和11国开37均为7年可调换品种,分别盯1年期定存和3个月shibor。其中11国
开36中标利率为-20bp,11国开37中标利率为80bp,认购倍数分别为2.05和1.57,一级半市场出现票面返费,收益率高于市场预期,显示市场有较强的加息预期。农行、成都银行分别发行500亿、24亿次级债,分别为15年、10年,发行利率分别为5.30%和7.00%。交易商协会指导价出现分化,1年期上行1-5bp,5年期出现下行2-5bp,3年期各评级涨跌互现。短融发行8只,实现发行总额72亿,占比4.2%。一二级市场鲜有溢价,幅度最大为20bp;中期票据发行5只,发行量为47.9亿,占比2.8%,一二级市场溢价最大为12bp。
市场对月末因素、缴准的消化,以及公开市场货币投放量较上周增加220亿,市场资金面出现预期内的宽松,主要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出现回落。1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上行至4.82%;7天质押回购利率上行至5.02%;1月质押回购利率上行至5.32%。端午节期间未出台调控政策,可以预计下周资金面将依然保持宽松局面。
下周受公开市场资金大量到期以及端午节未进行加息调控影响,短期资金面的宽松现象仍然将维持。但受加息预期依然存在的影响,债市收益率难有明显回落。一二级市场溢价的减少以及加息预期的存在,在等待5月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市场预计难有较大的机会出现。(中航信托)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