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仍将是主要储备货币、贸易结算货币、投融资货币的情境下,亚洲国家出口导向和高储蓄暂时难以大幅度扭转的约束下,如何提高亚洲经济体手中6万多亿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收益性和可控性?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之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参事夏斌在2009年提出了创建和发展亚洲美元债券市场这一设想。在3月份南京G20分会上,夏斌再次提出这一建议,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就亚洲美元债券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层面等具体问题,夏斌在国务院发展中心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专访。
发展亚洲美元债券 制约美元“放水政策”
从国际金融的“答题者”到“出题者”
《21世纪》:您认为,建立亚洲自己的美元债券市场的目的是什么?
夏斌: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应对现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维护亚洲进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具体可从这次危机说起。
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一方面在于2001年以来美国宏观政策的失误,另一方面,之所以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失误能惹成全球这么大的事,就是因为当今全球的货币体系是以美元为主导,这个体系有问题。但是,今天谁对他都无奈。当今世界没有出现像1944年前后取代英镑的那个美元货币。因此,要改革这一体系还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短期改革不了的情况下,美元采取一次又一次的放水政策,对美国国内是有利的,但对非中心货币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不利,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世界上应该有其他的措施予以制约才好。
我认为,发展亚洲美元债券、融资市场就是其中一个制约。即,你多发货币,只顾自己,货币充斥国际市场,应该设法让这些货币流入实体经济,而亚洲经济是发展很快的地区。
长期以来,中国是不太主动去关注国际金融上的事,更多的是国际金融事务上被动的“答题者”,不是“出题者”。现在中国自身体量做大了,国际上的事大多与中国紧密相联,因此中国应主动关注这些事。主动去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善。
我在《中国金融战略:2020》一书中说过,要注意“另外一条战线”的金融事务,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外,比如“上合组织”中的金融合作,对拉美、非洲货币合作的支持,还包括亚洲其他的金融合作等等,都应该予以关注,因为这都与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能不能稳定相关。
《21世纪》:那么亚洲是否已经形成了发展这一市场的条件?
夏斌:从亚洲地区的基本条件看,是成立的。亚洲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强,是今后10年、20年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整个亚洲地区储蓄高,外汇储备最多,有6万多亿美元,但是其中又有些发展中国家存在增长潜力,然而缺乏建设资金。
建设亚洲美元债券市场,就是要尽可能做到用亚洲的资金来支持亚洲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越南,柬埔寨,如果需要资金又有好的项目,就可以在亚洲美元债券市场上发债筹资,中国等外储多的国家,用美元外储去买,来支持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21世纪》:这个市场的可行性在哪里?也就是说如何看回报率?
夏斌:讲市场可行性主要是讲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这在前面已说了。至于回报率,近期危机中大家看到了美国金融市场的“避风港”作用。但是从中长期看,主要还是要看实体经济面。只要今后国际经济、政治面不出大的变化,世界权威组织都已预测,亚洲GDP到2030年将要占到全球GDP的一半,必须要看到这一历史趋势。
现在亚洲资本市场短缺,有些国家资金缺乏,如果在今后三年、五年的市场起步阶段,选择优质的机构企业和融资项目,这些债券肯定会有稳定的、较高的投资回报,甚至有可能吸引欧美资金过来。
《21世纪》:建立亚洲自己的美元债券市场对中国、亚洲及全球经济的意义有哪些?
夏斌:首先,发展亚洲美元市场,对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持意义是明摆着的。不仅如此,亚洲经济已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自然支持了亚洲经济,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其次,现在亚洲各国的大量美元外储是拿到美国金融市场上投资,美国经济一时难以消化,就容易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导致国际上资本跨境流动活跃,对各国汇率、资本管制造成冲击,国际金融市场越来越不稳定。如果用美元投资亚洲实体经济,可以对冲这一风险,有利于稳定国际金融局势。
第三,中国与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了,会产生很多新的进口需求,这有助于带动中国的出口、产业的发展和消化部分的过剩产能。另外从长期看,亚洲美元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会间接抑制美元政策对全球经济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长久以来,美国之所以敢于长期超发美元,推动双赤字,原因是美国政府
预计到,鉴于纽约国际金融市场的魅力,多发的美元最后会回流国内,因此政府不怕赤字,不断发国债,不担心美国还不起钱。
这个回流,可能是美国在海外公司的利润回流国内,但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后,积累的大量外汇到美国进行投资。如果亚洲美元市场形成后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亚洲各国包括其他地区更多的美元,不去美国市场买美国国债,却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这些美元就会用于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物资。
因此如果美元长期超发,最后世界市场因货币过多而引起全球物价上涨,美国是一个进口大国,进口成本自然也会增加。通胀的预期会推动美国市场上的利率上升,对他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会有制约作用。从中长期看,必然会有这样一个循环。
中日韩合作至关重要
《21世纪》:欧洲也有离岸美元市场,请问亚洲这个市场与欧洲的区别在哪里?
夏斌:欧洲美元离岸市场是被动的,自发形成的。
当时因为美国的税收制度导致很多美元留到了欧洲;加上美苏冷战的政治因素,苏联有一部分美元放在欧洲。欧洲美元多了,自然推动了美元离岸市场的发展。而亚洲这个市场是我们主动提出,去主动推动的,其深刻的制度基础,是基于当今世界的实体经济流和资金流的不协调,这是不一样的。
《21世纪》:有资料显示,1971年,新加坡发展银行发行了1000万美元债券。为鼓励其发展,1980年4月新加坡取消了亚洲美元债券的印花税。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行小龙债券(dragon bonds亚洲美元债券),在日本之外的亚洲发行的债务工具,拥有新加坡、香港、台北三个区域中心,自1991年新加坡发展银行发行第一期以来,已经发行了10多期,包括中国发行了一期,这一市场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 请问您如何看到这个市场?
夏斌:基于新加坡的自然禀赋状况,李光耀及后来的政府是非常注重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建设,新加坡金融业也已成为新加坡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在这方面,他们做得很不错。我们的台湾也曾提出要搞“亚太运营中心”的战略。香港已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自然要发展各种金融工具。但是,金融是讲集聚效应,讲市场深度。尽管大家都在搞,分散了,其效应与作用就不明显了。
《21世纪》:如果建设亚洲美元债券市场,是否可以说新加坡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现阶段中国应该如何发展扩大其影响力?
夏斌:从目前看,新加坡先占一筹。若新加坡这个市场能搞大、搞好,这对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支持亚洲经济发展自然是好事,我国政府应该支持。至于现在为什么不能尽快拓展,原因是什么?我没有作深入调研,不好说。
但我认为,我们应该看重的是,应尽快把这个市场搞起来,而不在乎是在亚洲哪个城市搞。谁最有条件搞,大家应该支持谁。
《21世纪》:亚洲美元债券市场在学界的讨论有一段时间了,为什么长时间没搞起来,有什么阻力?如何解决?
夏斌:中日韩是亚洲经济中三个重要的国家,三者的合作至关重要。过去一个时期,有合作,但困难也不少。进一步的合作,关键是中日韩三国的政治领袖要有战略眼光,要开明,要对三国金融战略合作有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求大同存小异,尽可能给予地区内不发达国家的支持。
亚洲债券市场发展起来了,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而且这三个国家都有相当大的经济实力,在亚洲债券市场形成之初,应该持“支持大于追求高回报”的态度。等市场正常运转起来后,回报率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退一步说,如果三国暂时合作有难度,其中两国的合作同样是重要的,同样能发挥作用。
搭建市场框架藏汇于民
《21世纪》:具体的市场框架如何搭建?
夏斌:具体问题,如谁来发债、怎么发、担保机制、评价机制、评级机制和市场地点(是在东京,香港还是新加坡,上海),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研究。从评级机构看,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是否完全符合亚洲情况?他们是否支持亚洲美元债券市场?如果不适应,或者不支持,亚洲市场力量应尽快联合起来,构建大家可信的民间评级机构,现在亚洲仅有一个较务虚的评级协会之类的机构。同时,尽快发展亚洲债券清算支付体系是同样重要的。《21世纪》:您能预计该市场买卖双方的具体情况?
夏斌:应该包括区域内所有的有买卖需求、并符合一定条件的机构。发债方可以不仅限于主权债,还可包括企业。当然也不排除区域外的主权债与企业债。这个市场名叫亚洲美元债券市场,但供需双方可以是面向全球的。
在这方面,现已经成立的亚洲债券基金第一期10亿美元、第二期20亿美元,主要投资于主权和准主权债券。我看,从亚洲经济发展势头看,这规模远远不够,投资范围也窄,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个市场的发展,最初可能需要各国政府的支持,市场最终的发展,还是要靠市场力量去推动。
《21世纪》:这个市场形成后,中国的老百姓与这个市场有什么关系?
夏斌:针对中国目前的巨大外汇储备和外汇主要集中在国家手中的状况,应加快藏汇于民的步伐,鼓励机构去投资,也可支持老百姓去投资,逐步放大资本管制的口子。企业机构和老百姓拿人民币换外汇去投资,人民币回流中央银行,也可以减轻市场上货币供应过多的局面,减轻物价上涨的压力。
这件事,本人与市场已呼吁了好长时间,有关部门应抓紧修改原来的规定。在QDII审批方面,要加快放松。主要机构投资者如果能组织到资金,说明老百姓相信他们,他们有能力赚钱,原则上都应支持。
在岸与离岸市场的关系
《21世纪》:最后问夏老师一个问题,亚洲美元债券市场和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有什么关系吗?
夏斌:亚洲美元债券市场是相对于美国在岸债券市场的亚洲离岸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自然是相对于中国境内在岸市场的一个离岸市场,自然性质是不一样的。
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重点在香港发展。现在香港不管是什么币种,债券市场的发展规模远不如股票市场。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美元兑人民币的口子会逐步放大。这样,除中国外,境外机构也可在香港市场上发人民币主权、准主权债、商业机构发企业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可自由投资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
届时,人民币与美元债券的交易、支付清算系统可以是同一系统,所不同的只是债券币种不同。两者在同一场所、同一平台交易,操作便利,从而增强了市场的深度与广度,能活跃市场,推动美元市场的发展。当然,这种交易模式,上海待条件具备后同样也可以干。
目前,对上海这一在岸市场而言,只要抓紧研究,放开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债券市场的发展会比香港市场发展快,其结果,也会间接地有助于亚洲美元债券市场的发展。
因为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资本管理的限制在加快放开,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交易便利程度、人民币与美元的自由进出程度在提高。这一提高,自然对亚洲美元市场的发展会是一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