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央行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准备金率上调的时点应当是符合预期的。在国务院的季度经济工作会议和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央行此举可以被理解为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开端。我们大体认为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观望基本结束,政策重心再次摆回应对继续攀高的通货膨胀层面。
展望二季度,经济走出临时性因素的制约之后,其展现出的增长应当强于一季度;同时,受食品趋势的继续发酵、大宗商品价格的强势以及经济增长在薄弱环节对价格的压力等影响,通货膨胀可能面临CPI和PPI双双上行的局面。在这个组合下,我们继续维持货币政策紧缩性的判断。
从资金面的角度出发,我们相对看重准备金率这个政策工具对债券市场趋势的影响。伴随着准备金率的上调,商业银行资产方的货币政策资产将发生膨胀,那么相对应的其他资产科目就面临着调整压力。综合考虑贸易顺差、财政存款、超额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到期等因素,我们认为理论上准备金率调整波及到债券资产的阀值对应于21%的平均准备金率;而实际情况很可能会低于这个水平。
继而,我们认为二季度资金面的风险还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尤其是在目前债券市场成为了商业银行一个人的舞台的背景下(事实上,3月份以来收益率的下移基本体现在国债层面,金融债和信用产品持平)。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当准备金率终结了商业银行的表演之后,债券市场各个资产调整的情况将是:国债大于金融债,利率产品大于信用产品。
在资产选择层面,我们维持当时在二季度策略报告中所给出的建议。第一,尽量保持可转债资产仓位的饱满,标的可选择周期性属性强的可转债资产。
第二,纯债资产内部,选择流动性相对好的信用债资产,为通胀路径明确后的风险或机会提供换仓机会。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