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衍行主持会议
中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联席会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银行业协会宣传信息部主任申朋提出初稿修改指导思想和完善方案
渤海银行办公室副主任常光伟致欢迎辞
与会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室宣传二处副处长范嵬发言
与会代表——包商银行办公室新闻处处长朱炜骞发言
与会代表——中国民生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高级助理刘震子发言
2014年8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声誉风险管理从业基础知识教材编制研讨会一次会议在渤海银行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衍行,中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联席会常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银行业协会宣传信息部主任申朋出席了会议;中国光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东亚银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中国民生银行、包商银行、渤海银行等教材编制单位专家组、工作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衍行副秘书长主持。
研讨会分为通报教材初稿情况、教材修改交流研讨、形成初稿修改方案三个阶段。
会上,申朋主任通报了各编制单位教材初稿的撰写情况。她指出,初稿撰写呈现出了“工作认真、态度端正、配合积极、按时作业”四大工作特点,各单位做到了及时沟通、按时交稿。截至8月4日,联席会常委会办公室共收到30篇稿件,其中案例性稿件有26篇、约8万字;课文性稿件有4篇,2万余字;教材初稿达到了10万余字,“开了一个好头,取得了较好成绩”。
教材修改交流研讨过程中,王衍行副秘书长及申朋主任带领与会人员对各写作单位提交的初稿进行了逐一分节研讨和指导。他指出,写作案例的关键是“写透”,部分机构要在“点”上下功夫,把缺少的“环节”补充上去;要有意识的“深挖”,把事件写深入,能给教材的使用者带来启示、启发;在掌握第一手文字和数据材料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案例写作经验,可特别借鉴“消失的法航447航班”纪录片的描述手法,通过数据统计技术和数据模拟技术,还原案例事件客观真相,让阅读者得到警醒和经验。对与案例点评的写作,他强调,案例的点评要站在阅读者的角度,聚焦“声誉风险管理”,传递银行业观点,把握好“面向读者、面向未来”两个要点,让学习者“拿药方去看病”、“用历史照亮未来”。
在形成初稿修改方案阶段,申朋主任提出了初稿修改的指导思想和完善方案。她指出,各机构要运用“KUD原理”对教材章节的修改完善进行统一指导,Know指的是“识记”,Understand指的是“理解”,Do涵盖了学习者的“运用、分析、综合、评价”4种实践能力。声誉风险管理教材编制的根本目的是给银行业广大从业人员“传道授业解惑”,基本落脚点是让学习教材的员工能够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其所在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工作。要用“KUD原理”统领初稿修改,在“做”字上下大工夫,让广大从业人员看了就明白怎么去“做”。针对教材初稿写作标准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她要求,教材的章节须编写导言、学习目标、理论(概念及课文等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点评、小结“六个项目”,并以此为统一标准。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为教材初稿修改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还提出了教材撰写完善的标准和方案。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从业基础知识教材编制工作朝着成功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