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债券在港密集发行,发行主体也从中央政府、中资银行扩大到外资银行、外资企业等。 德意志银行亚洲资本市场部总监林文刚表示,离岸人民币债券供求不平衡的状况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利率下行暂难改变
林文刚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关于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相关规定2007年就已出台,但当时多是国内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今年以来流动性充裕,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经讨论后,又将这一市场对国外企业和在港的有中资背景的红筹企业放开。目前来看,规模都还不算大。”
资料显示,仅11月份以来,香港市场就有进出口银行、华润电力、招商局香港、卡特彼勒、瑞银等六只债券发行,总量约为88亿元。此外,财政部近日也在港发行80亿元人民币国债。
林文刚指出,投资者非常积极,“比如亚洲开发银行发行的债券,从认购情况来看,做多一倍都不成问题。整体看投资者对人民币投资产品需求很多,其中短期债券主要面向零售客户,期限较长的则主要针对机构投资者”。
从发行利率来看,由于人民币债券供不应求,尽管内地通胀加剧,债券收益率上扬,但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利率不断创出新低,卡特彼勒发行利率仅为2%,而随后进出口银行的债券发行利率进一步下行至2%以内。
“利率下行的态势估计未来6个月都不会改变,现在人民币流动资金增长很快,但债券供应相对较少,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状况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他表示。
外资发行人盼资金回流
不过,对比投资人的踊跃,外资的人民币债券发行人以及各潜在发行机构态度却相对谨慎。林文刚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外资发行人对于能否顺利通过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将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筹集的资金拿回境内使用没有十足把握,需要更多的先例来树立他们对政策的信心。
据介绍,由于存在审批速度快、发行成本低等特点,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具有很大优势。但这些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人都希望将筹集的资金调回境内进行投资使用,最终分享中国经济增长以及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
林文刚认为,未来有关部门仍需要明确对资金回流使用的支持,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定;在此之前,具有较高发行热情的将是那些中资背景的红筹企业。
而他同时指出,香港市场方面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一方面在港人民币资金规模并不大;另一方面,目前市场缺乏一个基本的收益率曲线,竞标或投标过程中没有客观参考价格,给市场带来一定制约。
“未来香港流动资金越来越多,如果法规逐步明确,人民币投资产品日益丰富,这一市场的前景是非常明朗的。”林文刚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