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央票“双地量”重演 宏观大环境迥异-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1:07:20]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历史上“似曾相识”的一幕刚刚上演。上周发行的两期央票各为10亿元,对冲到期资金占比为5%;2007年10月第四周发行的两期央票也各为10亿元,对冲到期资金占比6.15%。两者各10亿元的发行量均为历

历史上“似曾相识”的一幕刚刚上演。上周发行的两期央票各为10亿元,对冲到期资金占比为5%;2007年10月第四周发行的两期央票也各为10亿元,对冲到期资金占比6.15%。两者各10亿元的发行量均为历史最低值,“双地量”的巧合造就了历史上唯一的一对“孪生兄弟”。

有意思的是,2007年那一周后,两个期限央票利率均连续上涨50余个基点,两月后央行加息0.27个百分点,完成了当年的最后一次(第6次)加息。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上调到了当时的13%,并在随后8个月内连续7次上调共计450个基点。从货币政策紧缩预期、流动性过剩状况看,与目前形势颇具相似之处。于是,市场有理由担心3年后的今天,加息是否已箭在弦上?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其实,历史并不存在完全复制的可能。从这两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它们各具异同各具特点。

首先,这两个时期,人们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不同。2007年底,市场普遍认为欧美经济仅处于周期性回落阶段,对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觉察;而今年以来,市场认为外围经济出现改善预期,但分歧与区域不均衡仍比较明显。

对此,西南证券(600369,股吧)首席经济学家王剑辉认为,2007年国际经济整体表现平稳,周期性回落态势初显,货币政策紧缩,利率走高。美国经济除了一季度增速仅为0.9%,其余3个季度GDP的增速均在2.3%以上,企业盈利自二季度开始回落。欧洲经济则呈现缓慢回落态势,PMI综合指数保持在50点的景气线之上,财政状况尚属可控。而今年,欧美经济处于波动复苏之中,政府推行刺激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利率为历史低点。美国经济在二季度以来保持了1.7%—2.5%之间的增速,欧洲各季度经济增速均在0.8%—2.0%之间,PMI等先行指标维持在50点以上,欧洲财政状况更为严峻。

其次,这两个时期,人们对国内经济形势及政策预期的判断不同。2007年,上证综指于10月16日攀顶6124点后,唱多股市、看好国内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总体平稳发展,货币超发引发CPI压力迅速增大,抗通胀成为首要任务。

2007年国内属于经济过热阶段,各季度经济增速均达到或超过14%,为2000年来仅见的高峰,M2增速在16%—18%左右。过热导致的供应瓶颈使CPI快速上涨,由年初的2.2%迅速升至年底的6.5%,货币政策随之收紧。而今年,国内经济逐步向平稳回归,货币供应远高出2007年水平,M2不仅一度在增速上高出10个百分点,总量也将高出76%。在流动性过剩影响下CPI压力迅速增大,由年初的1.5%攀升至4.4%。王剑辉认为,相比之下,今年货币政策收紧措施的出台并不算早,力度也不算大。某种意义上说,此次通胀更为“经典”。

实际上,今年以来,央行已经5次上调准备金率,并于10月份加息了25个基点。可以判断,12月份将是货币政策最关键的观察期,轻易出台利率调整的概率并不大。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