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一个“池子”引发的猜想。央行行长周小川在11月5日的财新峰会上称,“不正常的资本项目流入,要么进不来,要么绕道而行。在绕道的过程中有管理措施控制,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在总量上进行对冲。如果短期的投资性资金进来的话,将其放到池子里而不进入整个实体经济,等其撤退的时候让其从池子里流出,这在宏观上可以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其“池子”的言论引起了市场诸多想象,直到上周末,央行副行长马德伦作出明确解读,“池子是一系列政策组合”,既包括对流入资本的外汇管理,也报告存款准备金等措施。
筑池固坝,收堵结合。体会前面的讲话,结合央行近期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们已经可以基本清楚央行应对热钱的手法。首先,对于绕道进来的热钱,央行的政策是进行总量对冲,理解这一点对于判断权益市场走向是很重要的。用以对冲的“池子”,就是准备金和公开市场工具,前者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后者包括央票和正回购。央行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回笼(发行央票),让钱在“池子”里流转,使其不能流出形成信贷,增加货币供应量,冲击实体经济和资产价格。未来一段时期,央行能够容忍“池子”里的钱变得很多,但不会放任其冲击实体经济。其次,加强资本项目的管制,加固堤坝堵住热钱,也就是对绕道而行的不正常资本流入进行管理控制。近日外管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进出口结汇管理,正是努力堵热钱的行动,可以预见类似严控措施还会陆续而来。
11月CPI或将更高,调控风险加大。尽管市场已有心理准备,10月份4.4%的CPI还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一方面,食品仍是主要推手,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继2008年8月后首次达到两位数。另一方面,非食品价格上涨有所加快,物价上涨或有传导扩散的迹象。我们认为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消除,进入11月以来,食用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未有明显减小,目前估计11月CPI应会再创新高。为了对冲热钱,存款准备金率有继续上调空间,而通胀压力高企,12月或再有一次加息。
权益市场上涨逻辑受到挑战。之前,随着美国量化宽松的推行,市场认为,美联储印刷的钞票会蔓延到全球尤其是涌入中国等新兴市场,而中国只能追随美国一起宽松,因此权益市场会走高。但是,我们看到在美国宽松的外部压力下,中国正采取一种以内为主的策略,紧缩可能被热钱推高的货币供给,上述权益市场上涨的逻辑链受到挑战。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