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10月21日,统计局公布了备受关注的3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数据。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9月CPI同比上涨3.6%,环比上涨0.6%。这一数据符合我们预计市场大部分参与者的预期。
总体来看,9月份CPI再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食品领域非常明显的上涨。这与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食品价格压力是一致的,并且看起来这样的压力将至少持续两个季度。此外,央行于20日提高基准利率的行为也一定程度印证了上述的趋势。
而非食品的涨幅在三季度,及期内的各个月份都尚没有显著脱离历史均值,涨价压力不明显。不过,PPI环比连续两个月转正,以及同比下滑速度显著放缓是我们需要在这个领域密切关注的风险。
对于食品价格,回顾之前的系列报告,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在食品领域的价格决定机制中,可以首先区分出能够进行库存调整的品种和不能进行库存调整的品种。分开来看,对于能够进行库存调整的,比如粮食和猪肉,基于通胀预期的存货调整机制通常引发价格的超调;对于不能进行库存调整的,比如蔬菜、水果,即时出清机制导致价格波动频繁,并且及时反应成本。
需要补充的是,粮食价格受收储的影响在05年之后表现为稳定5%-7%的同比增长;库存调整机制的影响弱化。但猪肉受储存能力的约束,收储的影响偏弱。
展望未来通胀走势,首先如我们在今年7、8月份一直强调的结论,在02年以来经济周期中所享有的低通胀中枢将不再存在,劳动力成本不可逆转的上升将系统性抬高未来的CPI中枢;我们认为这样的中枢水平很可能对应到3%-4%。
同时,未来两个季度左右的时间,由于存在农产品,尤其是肉禽类价格的超跌反弹周期,CPI的高点将显著高于中枢水平,比如说达到4.5%,甚至更高。
此外,就短期预测而言,10月份CPI可能再创新高达到4%;四季度CPI均值约为3.6%。
对于债券市场,通货膨胀的上升会对收益率曲线形成冲击,同时,它会带来流动性回笼等层面对资金面趋势的影响。因此,我们对收益率曲线的展望偏向负面。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