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9月CPI创23个月新高:通胀压力不减 加息预期仍存-债券频道-金鱼财经网

[2021-01-27 21:00:18] 来源: 编辑:wangjia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商报讯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2.9%,其中9月达到3.6%,创23个月以来新高。“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同比上涨,”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看来,

商报讯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2.9%,其中9月达到3.6%,创23个月以来新高。

“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同比上涨,”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看来,9月CPI上涨既受翘尾因素影响,也受新涨价因素影响,而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贡献较高。数据显示,9月鲜菜价格同比上涨了18%,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了5.4%,粮食价格同比上涨了12.1%。

债市热点文章[热点]
债市调整接近尾声新基金迎来建仓良机 债券天王 8月狂卖美债 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投资长期可为 债券投资新选择—中小企业私募债 债券指数化产品体系发展展望 标普道琼斯和德银推出人民币指数 QE3推出或成压垮债市最后一根稻草 冬藏债券 等待春暖花开

尽管盛来运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如果后期通胀预期管理得当,完成全年价格调控3%的目标仍然是有希望的,不过市场担心,CPI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惯性快速上行,并引发进一步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

10月19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目标直指通胀。不过,市场对于通胀加剧的忧虑似乎并未因此而止,包括瑞银、中金在内的众多机构预计,CPI仍有可能继续保持高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认为,美元走弱造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将持续影响未来CPI走势。“四季度通胀压力虽不会太高,但也不会走低,预计全年将在3.2%到3.3%左右,超过年初预定目标。”他建议,通过减少国内货币供应量来应对通胀压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也表示,虽然市场此前普遍预期三季度是CPI的高点,四季度物价上涨的趋势会放缓,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尤其是9月出台的数据看,通胀压力并没有减轻。通胀压力较大状况持续的时间可能要比预计的长,这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增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指出,加息0.25个百分点不足以解决目前的资产价格泡沫,未来会累进加息,还会有连续加息的动作。

对此,盛来运指出,后三个月,促价格上行因素和促价格下行因素将同时影响价格走势。国际大宗产品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影响价格上行的因素,秋粮增产、绝大多数工业品供过于求以及翘尾因素是影响价格下行的因素。市场亦有观点认为,当前通胀压力已见顶,在加息以及基数效应影响下,四季度CPI将企稳回落,年初设定的3%调控目标可如期实现。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认为,季节性因素造成的食品短期供给紧张逐渐消失将直接推动CPI见顶回落,同时翘尾效应等因素将逐渐消退物价上涨压力。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同样认为,“预计10月份CPI将继续上行,但在11月份会开始下降,年内3%的通胀目标应能够达成”。他同时指出,随着第四季度经济增速放缓,预计年内不会继续加息,但不排除一到两次全面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一季度的11.9%到二季度的10.3%,再到三季度的9.6%,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虽逐步回落,但基本呈现企稳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3%,进出口总额增长37.9%。分析人士指出,央行选择在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加息,说明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下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