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在经过9月初以来的新一轮调整以后,前期的供求压力大为缓解,债市的不利因素淡化。分析师预计,10月份债券投资可能存在技术性反弹的阶段性机会。此外,10月份短融的投资机会也可能出现。
前期不利因素淡化
一位债市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9月初以来的新一轮调整以后,前期的供求压力大为缓解,债市的不利因素淡化。“目前的债市收益率上行,有利于为第四季度的债市创造合理买点,并继续提供今年以来已往复数次的波段操作机会。”
对于新一轮债市调整,某机构分析师表示,8月份和9月份债市的供求压力较大,一方面债券供给创年内新高,另一方面季末和节前资金需求也较大。而在节后资金面供给的缓解和债券总体发行可能有所回落的预期下,前期的供求压力将大大缓解。
上述分析师表示,预计四季度经济强劲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通胀难以快速上升,从而弱化了未来压制债市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师们预计,10月份债券投资可能存在看作技术性反弹的阶段性机会。
同时,债市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从债券供给方面来看,按国债和金融债发行计划、地方政府债和汇金债发行进度以及短融、中票、企业债合理发行规模推算,业内人士预计9月直至年底,央票以外各主要债券净发行规模约为1.1万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各月发债规模又总体低于9月份扩容高峰期。
从债券投资需求来看,今年前8个月,银行机构基本已进入“标配”状态,原有持续“欠配”状态已得到扭转,不过保险机构仍“欠配”。
分析人士预计,银行系统9月直至年底各月主动债券增持容量有望位于1500亿元至1900亿元,且保险机构今年以来仍欠配债券约1600亿元,为年内剩余时间内补配留下空间,再加上基金等机构的需求,9月直至年底非央票类债券总投资需求约在1.08万亿至1.24万亿元左右。
因此,对比1.1万亿元的债券总供给和1.08万亿至1.24万亿元投资总需求,年内剩余时间内债市将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而在9月份扩容高峰过后,第四季度债市供求关系将更显有利。
短融投资机会或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有行业分析师指出,10月份短融的投资机会将可能出现。
资料显示,节前两周债券市场发行缩量,债券净融资额 (除央票外)也明显缩量,但是短融和中票节前逆势放量发行,导致短融收益率有所回落。
截至8月末,短融存量规模为6193亿元,中票存量规模为12097亿元,9月份短融和中票的净融资额分别为490亿和791亿元。这意味着,第四季度仅需再净融资450亿元左右,短融和中票的存量规模便能达到2万亿元。“9月份短融和中票的扩容速度实际上比计划来得快,这也部分解释了前期中短期票据二级市场的调整。”有分析师表示,此前短融收益率收益率的大幅上行令一些新发短融票面利率较高,投资价值突出,在此情况下,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融有助于规避风险。
利率市场方面,综合考虑基本面、政策面和估值面,业内人士预计,第四季度利率品种收益率曲线震荡向上是大概率事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预计在3.2%~3.6%。信用市场方面,预计信用债收益率曲线也将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上行空间可达20~30bp。
需要指出的是,在四季度收益率曲线总体抬升的判断下,高票息品种应该重新引起重视。特别是在邻近年末之际,如果当前的按季调控压力持续,则当年末流动性总量变得更为充裕时,商业银行将面临新的配置压力,届时中期票据的投资机会可能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