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本周交易所债市未见股债“跷跷板”效应,而是出现滞涨迹象。假期效应浓厚,债市交易动力不足,交投延续清淡局面。尤其国债指数在9月21日的中阴线后,日K线连续几日均在阴线下方徘徊,未来将考验60日均线的支撑,虽然近日成交量有所放大,但欲有效站立在20日均线之上仍需要行情堆积厚实。分离债指在短期均线处有所企稳。而企债指数和公司债指仍在缓慢攀高,信用债依旧维持近期强劲走势。其中,短融及短期央票表现相对活跃,其收益率整体呈现下行之势。
从近期市场分析,短融券在近两个月扩容加速,9月份短融券发行量高达到810亿,发行规模创出年内次高,并且连续2个月保持在800亿元以上的高位。今年8月,短融券872亿的月度发行量,成为仅次于2009年9月899.3亿元的历史次高。连续两个月保持在800亿元以上,这在短融发行史上也少见。这表明了与2009年曾出现的一波短融券扩容相比,9月份的短融券扩容之势,更多呈现出各类发行主体“遍地开花”之势。国庆长假过后,9月份的宏观数据将要公布,在供给与预期通胀共同作用下,一些机构颇看好十月份短融的交易机会。有分析认为,此前收益率的大幅上行,已令一些新发短融票面利率较高,投资价值更显突出。在此背景下,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融资券则有助于规避风险,短融成为近期盘面上最活跃的品种。
在国债方面,近期二级市场造成扰动的季末资金面因素已趋缓和,且投资者在国庆假期前无心恋战,因此市场交投较清淡。由于8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以及受到存款利率上调等传言的影响,市场对政策的预期更为敏感,整体投资氛围较为谨慎,这种行情预计将会维持到国庆节后。在信用债方面,9月份全月及三季度,信用债发行总量均创出了单月及单季度的历史新高。近期信用债供应大幅放量从收益率角度上已经对市场产生显著压力,不过考虑到其间多只大盘新债的发行,以及后期供应规模环比可能缩减,信用债密集发行对市场产生的压力或将逐步趋弱。
近期与节日热闹的气氛相反,债市感受到的却是秋天来临前的凉意,无论是利率产品,还是信用产品的整体收益率水平均出现了明显的抬升。季末和节日因素共同导致了9月下旬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对清淡的局面,加之市场资金出现趋紧、成本趋高局势持续未能缓解,市场机构观望气氛浓厚。在股市难见起色的背景下,一方面,随着国庆长假即将来临,部分资金选择持债过节,避险的同时又可以获得利息收入。另一方面,经过前期的连续调整之后,目前债券收益率水平接近6月份发生资金面旱情时的水平,较为充分体现了近期的利空因素,节后债市有望在宽裕资金面的支撑下出现小幅反弹,此时介入或有交易性机会。
从中长期来看,在未来债券市场面临的环境较为有利。年内通货膨胀的高点将过,四季度会呈持续下降的态势,这对于债券收益率将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房地产价格并未出现明显回调,国家再次启动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小。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存比监管结束以及国庆长假之后,市场资金面将重回相对宽裕的状态,流动性偏紧而引发收益率上行的风险相对有限。预计债券的供给虽然会有一定增加,但是来自于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方面的需求同样强烈,出现供大于求的可能性很小。
我们认为,近期资金面的变化主要系节日因素和季末因素双重作用所致。随着假日因素消除及第三季度的跨越,节后债市资金面或将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节后债市走向还不甚明朗。在当前通胀水平处于高位,政策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债市短期内将延续窄幅调整。但宏观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以及银行间资金面的持续宽裕都意味着债市收益率水平难以出现趋势性的抬升,近期调整行情恰好创造了债市逢低买入的良机。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跨节需求旺盛 货币市场资金面略显紧张 || 微博热议债券
假期效应浓厚 债市交投延续清淡局面|| 央行深度摸底票据转贴现 利率飙升近4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85650738 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